中医内科学
第一篇 肺系病证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这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大法则。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有专篇论述,认为“哮喘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虞抟《医学正传》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喘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哮病有喉中哮鸣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肺痈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
《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肺痨是由“肺虫”引起
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病理性质:阴虚并可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