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广东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区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_第7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4月25日 ]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固然/巩固;B.靠近/面对;C.它;D.几/屡次;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木杮:木片;岂:难道;为:被;句意为:这不是木片,难道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吗?

  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臆断:主观地推断或主观臆断;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以即可.A正确;B正确;C正确;D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故选D.

  答案:

  (1)C

  (2)①这不是木片,难道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吗?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2分)

  (3)D

  【点评】词义积累:

  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什么?

  (2)诗题名“独”,你认为诗人究竟是“孤独”还是“不孤独”?请简述理由。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即:“三人”是指月亮、诗人和诗人的影子(月、影、人).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解答.

  孤独.诗人与明月、身影时而同饮,时而歌舞,但毕竟是自己的想象,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