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抗菌治疗
B.补液治疗
C.糖皮质激素
D.静滴氯化钾
E.强心治疗
<1> 、可减少霍乱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的治疗是
A B C D E
<2> 、霍乱中毒性休克用
A B C D E
17、A.<3000ml/日
B.3000~4000ml/日
C.4000~8000ml/日
D.8000~12000ml/日
E.>15000ml/日
<1> 、霍乱重型患者补液量
A B C D E
<2> 、霍乱中型患者补液量
A B C D E
18、A.<400ml
B.<200ml
C.<500ml
D.<80ml
E.<50ml
<1> 、霍乱中型每日尿量为
A B C D E
<2> 、霍乱重型每日尿量为
A B C D E
19、A.骨髓培养
B.粪便培养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1> 、确诊霍乱常用
A B C D E
<2> 、细菌培养确诊伤寒阳性率最高的是
A B C D E
20、A.保肝为主
B.补液为主
C.对症为主
D.抗菌为主
E.抗病毒为主
<1>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A B C D E
<2> 、慢性乙肝治疗
A B C D E
21、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人畜共患病
D.虫媒传染病
E.性传播疾病
<1> 、流脑属于
A B C D E
<2> 、霍乱属于
A B C D E
22、A.肠毒素
B.细胞毒素
C.神经毒素
D.内毒素
E.类毒素
<1> 、霍乱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B C D E
<2> 、流脑主要的致病物质是
A B C D E
23、A.水样便
B.蛋花样便
C.果酱样便
D.柏油样便
E.脓血便
<1> 、慢性迁延性菌痢大便为
A B C D E
<2> 、霍乱大便可见
A B C D E
24、A.家畜
B.患者
C.蚊虫
D.毛蚶
E.鼠类
<1>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主要是
A B C D E
<2> 、霍乱传染源主要是
A B C D E
25、A.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引起病变
B.病原体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
C.病原体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致病
D.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下层引起黏膜下脓肿
E.由于病原体的过度繁殖,引起菌群失调
<1> 、菌痢的发病机制是
A B C D E
<2> 、霍乱的发病机制是
A B C D E
26、A.发热,腹痛,腹泻,洗肉水样大便
B.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
C.腹泻,呕吐,水样大便,无发热,无腹痛
D.发热,腹痛,腹泻,水样大便
E.低热,腹痛,腹泻,果酱样大便
<1> 、急性菌痢典型表现为
A B C D E
<2> 、霍乱典型表现为
A B C D E
27、A.黏液便
B.水样便
C.果酱样大便
D.黑便
E.陶土色便
<1> 、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 B C D E
<2> 、菌痢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 B C D E
28、A.伤寒
B.中毒型菌痢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急性病毒性肝炎
E.流行性出血热
<1> 、血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常高于7%,多见于
A B C D E
<2> 、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明显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多见于
A B C D E
29、A.青霉素
B.氧氟沙星
C.黄连素
D.头孢曲松
E.糖皮质激素
<1> 、儿童中毒型菌痢首选药物是
A B C D E
<2> 、具有减少肠道分泌作用的药物是
A B C D E
30、A.痢疾志贺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郝氏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E.舒氏痢疾杆菌
<1> 、目前我国流行的优势痢疾杆菌是
A B C D E
<2>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痢疾杆菌是
A B C D E
31、A.志贺菌属
B.奈瑟菌属
C.沙门菌属
D.埃希菌属
E.弧菌属
<1> 、脑膜炎球菌属
A B C D E
<2> 、痢疾杆菌属
A B C D E
32、A.急性典型菌痢
B.中毒型菌痢
C.急性菌痢轻型
D.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E.慢性菌痢隐匿型
<1> 、突起高热,面色青灰,出冷汗及脉细数,尿少
A B C D E
<2> 、急起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
A B C D E
33、A.心源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1> 、流行性出血热的休克属于
A B C D E
<2> 、中毒型菌痢的休克属于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