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_第10页

   2016-11-22 10:46:46   【

  第二十六节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晚期可造成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主要由不洁性交传染,偶尔通过接吻、哺乳,或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输血等途径间接传染。属于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

  1632年陈司成着《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较完善的专着,该书记载霉疮“酷烈匪常,人体沦肌,流经走络……或攻脏腑,或巡孔窍……可致形损骨枯,口鼻俱费,甚则传染妻妾,丧身绝育,移患于子女。”提出解毒、清热、杀虫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开创了砷剂治疗梅毒的先河。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由直接或间接途径,梅毒螺旋体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机体后即在侵入处组织中繁殖,于外生殖器处形成硬下疳,成为一期梅毒。

  由于局部免疫反应,部分螺旋体被消灭,局部损害逐渐消退,成为一期潜伏梅毒;硬下疳消退后约6周,潜伏的螺旋体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侵人多种组织内,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梅毒疹,成为二期梅毒。由于机体的免疫力,皮肤粘膜的梅毒疹也可消退,但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未被自身免疫力消灭的螺旋体仍然可以引起皮损的再发,成为二期复发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2年或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可为无症状的晚期隐性梅毒。如有复发,则可侵犯任何组织,如皮肤粘膜、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受累组织内梅毒螺旋体虽少,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致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成为三期梅毒。孕妇患者,其病原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胎传梅毒。

  中医认为,淫秽疫毒,可与湿热、风邪杂合致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邪之初染,疫毒结于阴器及肛门等处,发为疳疮后疫毒内侵,伤及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复杂。

  [诊断]

  一、接触史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毒病史。

  二、临床表现

  (一)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常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少数发生在唇、咽、宫颈等处,男性多发生在阴茎的包皮、冠状沟、系带或龟头上,同性恋男性常见于肛门部或直肠;女性多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上。硬下疳常为单个,偶为多个,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之轻度糜烂或成浅表性溃疡,其上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或覆盖灰色薄痂,边缘隆起,边缘及基底部软骨样硬度,无痛无痒,圆形,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疳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

  (二)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早期症状有流感样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寒,低热,食欲差,乏力,肌肉及骨关节疼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皮肤粘膜损害、骨损害、眼梅毒、神经梅毒等。

  1.二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其特点是分布广泛,对称,自觉症状轻微,破坏性小,传染性强。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种:

  (1)皮损: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肩性梅毒疹、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

  (2)扁平湿疣:好发于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皮肤互相摩擦和潮湿的部位,由扁平湿疣丘疹融合而形成,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其颗粒密聚如菜花,覆有灰白色薄膜,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3)梅毒性白斑:好发于妇女的颈部、躯干、四肢、外阴及肛周。为局限性色素脱失斑,可持续数月。

  (4)梅毒性脱发:脱发呈虫蚀状。

  (5)粘膜损害:为粘膜红肿及糜烂,粘膜斑内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

  2.二期梅毒骨损害可发生骨膜炎及关节炎,晚上和休息时疼痛较重,白天及活动时较轻。多发生在四肢的长骨和大关节,也可发生于骨骼肌的附着点,如长骨鹰嘴、髂骨嵴及乳突等处。

  3.二期眼梅毒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等也可出现二期神经梅毒等。

  (三)三期梅毒亦称晚期梅毒。此期特点为病程长,易复发,除皮肤粘膜损害外,常侵犯多个脏器。

  1.三期皮肤梅毒损害多为局限性、狐立性、浸润性斑块或结节,发展缓慢,破坏性大,愈后留有疤痕。常见者有:

  (1)结节性梅毒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为豌豆大小,铜红色结节,成群而不融合,呈环形、蛇形或星形,质硬,可溃破,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

  (2)树胶样肿:先为无痛性皮下结节,继之中心软化溃破,溃疡基底不平,紫红色肉芽,分泌如树胶样粘稠脓汁,持续数月至2年,愈后留下疤痕。

  (3)近关节结节:为发生于肘、膝、髋等大关节附近的皮下结节,对称发生,其表面无炎症,坚硬,压迫时稍有痛感,无其他自觉症状,发展缓慢,不溃破,治疗后可逐渐消失。

  2.三期粘膜梅毒主要见于口、鼻腔,为深红色的浸润斑,上腭及鼻中隔粘膜树胶肿可侵犯骨质,产生骨坏死,死骨排出,形成上腭、鼻中隔穿孔及马鞍鼻,引起吞咽困难及发音障碍,少数可发生喉树胶肿而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3.三期骨梅毒以骨膜炎为多见,常侵犯长骨,损害较少,疼痛较轻,病程缓慢。其次为骨树胶肿,常见于扁骨,如颅骨,可形成死骨及皮肤溃疡。

  4.三期眼梅毒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及角膜炎等。

  5.三期心血管梅毒主要有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办闭锁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和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等。

  6.三期神经梅毒、脑膜梅毒、脑血管梅毒及脊髓脑膜血管梅毒和脑实质梅毒可见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视神经萎缩等。

  (四)潜伏梅毒梅毒未经治疗或用药剂量不足,无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阳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清反应阳性的疾病存在,脑脊液正常,这类病人称为潜伏梅毒。若感染期限在2年以内者称为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潜伏梅毒随时可发生二期复发损害,有传染性;病期在2年以上者称为晚期潜伏梅毒,少有复发,少有传染性,但女病人仍可经过胎盘而传给胎儿,发生胎传梅毒。

  (五)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是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由血液通过胎盘传人到胎儿血液中,导致胎儿感染的梅毒。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发病小于2岁者称早期胎传梅毒,大于2岁者称晚期胎传梅毒。胎传梅毒不发生硬下疳,常有严重的内脏损害,对患儿的健康影响很大,病死率高。

  1.早期胎传梅毒多在出生后2周一3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消瘦,皮肤松弛多皱褶,哭声嘶哑,发育迟缓,常因鼻炎而导致呼吸、哺乳困难。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等,多分布在头面、肢端、口周皮肤,口周可见皲裂,愈后留有辅射状疤痕。此外,也可发生甲周炎、甲床炎、无发、骨体炎、骨软骨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大部分患儿可有脾肿大、肝肿大,少数出现活动性神经梅毒。

  2.晚期胎传梅毒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有前额圆凸,镰刀胫,胡氏齿,桑椹齿,马鞍鼻,锁骨胸骨关节骨质肥厚,视网膜炎,角膜炎,神经性耳聋,脑脊液异常,肝脾肿大,鼻或腭树胶肿导致口腔及鼻中隔穿孔和鼻畸形。皮肤粘膜损害与成人相似。

  3.胎传潜伏梅毒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而血清反应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但特异性差,假阴性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查得梅毒螺旋体阳性,或蛋白印迹试验阳性均有利于诊断。聚合酯链反应查得梅毒螺旋体核糖核酸阳性,或取硬下疳、病损皮肤、粘膜损害的表面分泌物、肿大的淋巴结穿刺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查及梅毒螺旋体,均可确诊。

  [鉴别诊断]

  一、玫瑰糠疹皮损为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二、软下疳病原菌为rhjcKyi链杆菌,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柔软,溃疡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多发。

  三、药物性皮炎有用药史,潜伏期24小时至数日,局部红斑、水疱、糜烂、渗水,自觉灼热瘙痒。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初起为炎症性丘疹,疼痛且有淋巴结肿大,化脓粘连,形成窦道。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肝经湿热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或出现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集,故见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湿热充斥肝胆,熏蒸肌肤,则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出现杨梅疹、杨梅痘、杨梅斑;湿热蕴结,脾失运化,则口苦纳呆;热伤津液,则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为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清肝解毒,利湿化斑。

  方药: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牡丹皮、赤芍。

  (二)痰瘀互结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

  辨证分析:淫移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故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为痰瘀互结之象。

  治法:祛瘀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消疬丸酌加土茯苓、桃仁、红花、夏枯草。

  (三)脾虚湿蕴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筋骨酸痛,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

  辨证分析:素体脾虚湿盛,淫秽疫毒久羁,故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nJ脾虚运化失司,则食少便溏;水湿蕴结,气机阻滞,则胸闷纳呆,肢倦体重,筋骨疼痛;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化湿,解毒祛浊。

  方药:芎归二术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病程日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仲,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杨梅结毒溃破,大泄脓血,气血受损,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固本。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五)气阴两虚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淫秽疫毒耗伤气阴,阴虚内热,故低热不退;阴津亏损,则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阴亏血虚,则发枯脱落,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方药:生脉散合大补阴丸酌加土茯苓、地骨皮、菊花、银柴胡;骨髓痨者,加服地黄饮子。

  二、外治法

  (一)皮肤掀红、烂斑时,外扑鹅黄散、结毒灵药。

  (二)横痃、杨梅结毒未溃时,选用冲和膏,醋、酒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溃破时,先用五五丹掺在疮面上,外盖玉红膏,1次/日;待其腐脓涤尽,再用生肌散掺在疮面,盖红玉膏,1次/日。

  [其他疗法]

  一旦确诊为梅毒,应及早实施驱梅疗法,并足量、规则用药。

  一、早期梅毒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H,肌肉注射,1次/H,连续10日;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1次倜,共2周;四环素或红霉素,2克/El,分4次口服,连续15日,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二、晚期梅毒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肋万单位/El,肌肉注射,1次/H,连续15日为1疗程;也可考虑给第二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1次倜,共3次;四环素或红霉素,2克/日,分4次口服,连续服30日为l疗程。

  三、胎传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肉注射,连续10日;苄星青霉素5万单位松斤,肌肉注射,一次即可(对较大儿童的青霉素用量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7.5—25mg/kg,口服,4次/日。

  [预防与调摄]

  1.加强梅毒危害及其防治常识的宣传教育。

  2.严禁卖淫、螵娼,对旅馆、浴地、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和性病监测。

  3.,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早诊断,早治疗,坚持彻底的原则,建立随访追踪制度。

  5.夫妇双方共同治疗。

  [结语]

  梅毒肩于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晚期常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本病应与玫瑰糠疹、软下疳、药物性皮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相鉴别。肝经湿热证,治宜清肝解毒、利湿化斑,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瘀互结证,治宜祛瘀解毒、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消疬丸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化湿、解毒祛浊,方用芎归二术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气益血、扶正固本,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方用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加减。梅毒一旦确诊,应及早实施驱梅疗法。

  第二十七节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赘生物。以皮肤粘膜交界处,尤其是外阴、肛周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表皮赘生物为临床特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污秽的内裤、浴巾、浴盆等方式间接传染。本病男女均可罹患,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病例治愈后复发,少数尖锐湿疣有癌变的可能。属于中医“瘙瘊”的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原体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该病毒属DNA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性和组织特异性,只侵犯人体皮肤粘膜,不侵犯动物。病毒通过局部细微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接种在该部,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而出现赘生物。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为性滥交或房室不节,秽浊不洁,感受秽浊之毒,毒邪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皮肤粘膜而产生赘生物。

  [诊断]

  有与尖锐湿疣患者不洁性交或生活接触史。潜伏期1—12个月,平均3个月。皮损好发于外生殖器、肛周、会阴、宫颈、阴道等处。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污秽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赘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分叶或呈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但在阴茎体部可出现基底较宽的“无蒂疣”。由于皮损排列分布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点状、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态。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疼痛或瘙痒。疣体易擦烂出血,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可伴恶臭。巨大的尖锐湿疣,多见于男性,且好发于阴茎和肛门附近,女性则见于外阴部。偶尔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

  [鉴别诊断]

  一、假性湿疣多发生于20—30岁的女性外阴,特别是小阴唇内侧和阴道前庭。皮损为1—2mm大小的白色或淡红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如鱼子状,群集分布,无自觉症状。

  二、扁平湿疣为梅毒常见皮肤损害,皮损为扁平而湿润的丘疹,表面光滑,成片或成簇分布,损害内可找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

  三、阴茎珍珠状丘疹多见于青壮年,皮损为冠状沟部珍珠样半透明小丘疹,呈半球状、圆锥状或不规则状,色白或淡黄、淡红,沿冠状沟排列成一行或数行,或包绕一周,无自觉症状。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毒下注外生殖器或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黄或不畅;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辨证分析:感受秽浊之毒,毒邪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皮肤粘膜,故见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湿润,恶臭;湿毒蕴伏血络,则触之易出血;湿毒下注,扰及膀胱,则小便黄或不畅;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湿毒下注之象。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药:草藓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

  板蓝根、山豆根、木贼草、香附各30g;或白矾、皂矾各120g,侧柏叶250g,生苡仁50g,孩儿茶15G。煎水先熏后洗,每天1—2次。

  (二)点涂法

  1.五妙水仙膏点涂疣体,适用于疣体小而少者。

  2.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或鸦胆子油点涂患处包扎,3—5天换药1次,应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适用于疣体小而少者。

  [其他疗法]

  一、局部注射选用干扰素或争光霉素注入疣体基底部。

  二、药物外涂根据病情选用10%~25%足叶草酯、1%~5%氟尿嘧啶、30%~50%三氯醋酸、3%~5%酞丁胺等疣体表面涂敷。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粘膜。

  三、激光、冷冻、电灼疗法注意不要过度治疗,避免损害正常皮肤粘膜和疤痕形成,预防感染。

  四、手术切除疣体较大者,可选用手术切除。

  [预防与调摄]

  1.禁止不洁性交。

  2.注意阴部卫生。

  3.积极治疗性伴侣,避免交叉感染。

  [结语]

  尖锐湿疣属于中医“瘙瘊。范畴。其特点是皮肤粘膜交界处,尤其是外阴、肛周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表皮赘生物。本病应与假性湿疣、扁平湿疣、阴茎珍珠状丘疹相鉴别。湿毒下注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革苏化毒汤加减。积极选用中药熏洗、药物外涂、物理疗法或手术切除,内外兼治,疗效较好。

1... 345678910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