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分析题
1.
【答案】
(1)2016年度甲公司该项无形资产会计摊销额=320/8×6/12=20(万元)
2016年度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2000-(60+120)×50%-20×50%=1900(万元)
2016年度甲公司应交所得税=1900×25%=4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75
(2)2016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20-20=300(万元),计税基础=300×150%=45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50-300=150(万元),但是该暂时性差异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
【解题思路】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那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或-纳税调整减少额),本题的无形资产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所以本题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在会计利润2000万元的基础上纳税调减费用化部分的50%,这样应纳税所得额×25%就是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提示】如果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那么每期纳税调减的金额均为会计计入费用(研究阶段的支出、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及形成无形资产后的摊销额)的50%,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50%。
(2)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发生减值,所以2016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原价-累计摊销,由于是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所以本题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50%。但是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如果税法允许按成本的150%进行摊销,那么在初始确认的时候就会因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因为该差异是在初始确认时就形成的,而且是企业合并以外的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分录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可以看出该分录不影响会计利润,此时也不会因该事项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该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只有在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与税收规定就摊销方法、摊销年限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此时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后续计量中税法允许按摊销额的150%税前扣除,那么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
2.
【答案】
(1)至2015年6月30日该自用房产累计计提的折旧额(包含2015年6月)=1000/10×3=300(万元),转换日应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1000-(1000-300)=300(万元)。
2015年6月30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000
累计折旧 3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其他综合收益 300
(2)2015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其计税基础=1000-300-1000/10×6/12=65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100-650=4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0×25%=112.5(万元)。
(3)2015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确认暂时性差异相关的所得税:
借:其他综合收益 75
所得税费用 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12.5
【解题思路】
(1)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产生的贷方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系2015年6月30日形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由于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2015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即公允价值;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相同),即按照税法上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那么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就是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2015年12月31日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万元,其中300万元是由于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形成的,所以该部分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对应其他综合收益,金额=300×25%=75(万元);2015年下半年会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元和税法按期计提折旧50万元(1000/10×6/12),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万元是与损益相关的,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0×25%=37.5(万元),对应所得税费用。
3.
【答案】
(1)2016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00-260)×(1-40%)×25%=21(万元)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贷:所得税费用 21
(2)2017年度内部交易存货全部对外出售,不存在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所以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0。2017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0,2017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0-21=-21(万元)
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1
借:所得税费用 21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解题思路】
(1)本题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个别报表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角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税率,其中合并报表角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其实就是因为内部交易导致的,实际上就是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的金额,所以计算时可以分别确定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然后计算暂时性差异,进而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实现内部损益金额×所得税税率。
(2)计算201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是用2017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减去本年年初(即上年年末)的余额。
对于内部交易的存货,未实现损益针对的是未对外出售的部分,由于在2017年度内部交易存货全部对外出售,所以不存在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那么2017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0。上年年末的余额为21万元,所以本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1万元。
由于合并报表是连续编制的,那么本年编制时上年分录涉及损益的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
【提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在贷方。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