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它决定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GDP增长率。
(2)人均GDP增长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从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100%
(4)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计算公式为:
TFP=Y-αK-βL
其中,Y是经济增长;K是总资本投入量的增长;
L是总劳动投入量的增长;α是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权数;β是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权数。
(二)经济增长的要素和主要源泉
1.经济增长的要素
(1)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2)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3)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4)技术(科学、管理、企业家才能)。
总生产函数(APF)表明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把国民总产出、总投入和技术联系在一起。其数学表达式为:
Q=AF(K,L,R)
其中:Q=产出;K=资本对产出的贡献;L=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2.经济增长的源泉
所谓增长源泉是指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对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依赖于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通常依赖生产函数Q=AF(K,L,R)。由于土地数量是常数,故常被忽略不计。于是产出(Q)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劳动(L)、资本(K)和技术进步(TFP)的贡献。增长核算的基本方程为:
Q的增长率=α(L的增长率)+(1-α)(K的增长率)+TFP
这里的α和1-α,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
不同的国家增长模式不同,各个增长源泉的相对贡献会有很大差异。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研究结论:1948~1994年美国私人部门产出年均增长3.4%,其中投入品(劳动、资本等)贡献了2.1%,技术进步贡献了1.3%。也就是说,国民产出增长大大高于加权平均后的投入要素的增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更有说服力的是,真正有意义的经济增长体现为人均产出的增长。对美国人均产出增长源泉的考察发现:1900~1996年,人均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8%,资本深化(人均资本增长)贡献仅为0.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贡献。
土地、劳动、资本都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均构成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在上述投入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增长
最根本的源泉。
(三)促进长期增长的政策
政策目标是将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长期增加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主要的政策措施有:
(1)鼓励技术进步。
(2)增加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教育和培训投资,加大对包括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金、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3)实施有助于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