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词解释:
1、学习型组织: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
2、企业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及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3、管理原理:对管理工作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4、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熵:指把宇宙间的物质和能量经过衰变而达到的最后状态。
六、简答题:
1、韦伯的组织管理思想是什么?
答:韦伯的组织管理思想:(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利管理。
(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会,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2、团队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团队的五个基本要素是:(1)人数不多。一般在2~25人之间,多数团队的人数达不到10人。
(2)互补的技能。
(3)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
(4)共同的方法。
(5)相互承担责任。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答: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
重视非正式组织;
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
4、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答: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望。
(2)组织有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
(3)善于不断学习。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5)自主管理。
(6)组织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8)领导者的新角色为设计帅、仆人和教师。
5、“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几种?
答:“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七、论述题:
1、泰勒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答:(1)效率至上: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对工人工作的工时和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科学制定工作定额,以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2)挑选一流的人员: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最适合该项工作的一流人员,
实现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最佳适配,并根据岗位要求培训人员。
(3)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有关标准,使工作人员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且使工作环境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4)实行奖励性的报酬制度:根据对工时和动作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按照标准使用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
(5)劳资双方共同协作: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关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工人关心的是提高工资。
泰勒认为,劳资双方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共同为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从而使双方受益。
(6)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计划部门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进行控制;工人则专门从事执行职能,而且必须按照计划规定的标准执行。
(7)实行“职能工长制”:泰勒认为,职能工长应具有9种素质,为了使工长职能有效的发挥,就要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的职能,管理人员职能明确,容易提高效率。
(8)提出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处理例外事务。这种例外原则,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2、管理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从管理学三个阶段理论的描述来看,管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的设定的过程。
正是对于管理过程中人性看法的这种变化,使得管理学逐步趋向全面、完整和准确。
同时。引起了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重要变革。
(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
从别人的行为的研究扩展到对组织、制度和规范的研究,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扩展到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从对管理的物资因素的研究扩展到对管理的文化的研究,从对单个因素的研究扩展带对系统的研究,表明了管理学研究呈现综合性和系统规范性的特点。
(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
早期的管理学主要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以定性分析为特征。
现代管埋学借助数学、计算机和运筹学等自然科学方法,形成了管理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管理实践的经验表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长处,也各有缺陷,
因此,管理学的发展呈现了两种方法的结合,各显其长的特点。
(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在管理学的发展中,学派的不断产生和分化,使得管理学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现代管理学则呈现学派不断分化和不断融合两种趋势并存的状况,这种状况必然使得管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