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X型题
1.厥阴病提纲证包括:ABDE此题考察对厥阴病提纲证原文326条的掌握及理解。C为干扰答案,原文为“下之利不止”,亦非厥阴病提纲证辨证之要点。
A.消渴 B.飢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C.下利不止 D.心中疼热 E.气上撞心
2.乌梅丸的药物组成是:ABCE
A.乌梅、附子、桂枝、当归 B.人参、干姜、白蜜 C.黄连、黄柏 D.黄芩 E.细辛、蜀椒
3.乌梅丸的主要适应证是:AB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痛,攻补兼施,可治蛔厥和寒热错杂、虚实互现的久利。
A.蛔厥 B.久利 C.寒厥 D.脏厥 E.脏结
4.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ABCDE蛔得甘得动,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服。乌梅丸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
A.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B.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C.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D.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E.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5.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BE
A.当归、生地、桂枝 B.当归、白芍、桂枝 C.细辛、通草、大枣、生姜 D.附子、通草、炙甘草、生姜 E.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
6.吴茱萸汤可用于:ACD吴茱萸汤在论中凡三条,一为阳明篇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凡剧者,属上焦也”。二为少阴篇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为厥阴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B为377条,论述阳虚阴盛呕吐的辨证治疗,治宜四逆汤温经回阳。E粗看似乎属热,实为上热下寒,寒热格拒之证。因其上有热,热邪烦逆,故有胃脘嘈杂似饥之感。复有寒邪在下,格拒不通,故呕吐,寒邪在下,则脾气不升,故见下利。
A.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胃气虚寒,食谷欲呕 D.干呕,吐涎沫,头痛 E.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
7.吴茱萸汤证的病机包括:BCE 243条病机为胃中虚寒,寒浊上逆。309条病机为中阳虚衰,寒浊中阻。378条病机是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A.寒热错杂、升降失司 B.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C.胃中虚寒,寒浊上逆 D.脾虚湿盛,寒湿困脾 E.中阳虚衰,寒浊中阻
8.厥逆证可见于:ABDE乌梅丸可治蛔厥。白虎汤可治热厥。茯苓甘草汤可治水厥。四逆汤可治寒厥。
A.乌梅丸证 B.白虎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四逆汤证
9.厥证治法包括:ABCDE回阳救逆法为治疗寒厥之主法,辛寒清热法适用于热厥,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用于蛔厥,舒肝解郁法为治疗气厥而设,温胃化饮法为治水厥之法。
A.回阳救逆法 B.辛寒清热法 C.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 D.舒肝解郁法 E.温胃化饮法
10.瓜蒂散证可见:ABDE见原文355条,痰食有形之邪阻遏胸中阳气,不能充达四末,故手足厥冷;胸阳被郁,浊阴不降,而见心下满而烦;邪结在胸中,故病人知饥,但因实邪壅滞则不能食。紧脉主寒主痛,也主内伤饮食。故用瓜蒂散因
势利导,涌吐胸中之实邪。
A.饥不能食 B.心下满而烦 C.胸中痞硬 D.手足厥冷 E.脉乍紧
11.白虎汤的适应证有:ABCE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谵语遗尿,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D为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A.腹满身重 B.谵语 C.厥逆 D.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E.脉滑
12.可见到下利的方证有:ABCDE通脉四逆汤证有阴盛格阳下利证。吴茱萸汤可治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麻黄升麻汤证为阳郁不升,上热下寒,虚实互现之证,脾虚寒盛则下利。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为上热下寒相格拒证,也见
下利。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A.通脉四逆汤证 B.吴茱萸汤证 C.麻黄升麻汤证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E.小承气汤证
13.据原文,栀子豉汤证可以见到下列哪些表现:BCDE栀子豉汤主治无形邪热郁于胸膈之证,除A外,其余选项均为此病机的不同的表现。参原文76、77、375条。
A.腹满 B.虚烦不得眠 C.胸中窒 D.舌上胎 E.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
14.下列证情中预后不良的是:BCDE厥阴病见到渴欲饮水多为阳气初复,津液一时不能上承所致,只需少少饮水,不药可愈。B为344条,论阴盛阳亡神越的危候。C为345条,论阴竭阳绝的危候。D为369条,论下利见证实脉虚者脉证不符,预后不良。
E为346条,论病情突变阳气外亡的危候。
A.厥阴病,渴欲饮水者 B.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 C.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D.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 E.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15.厥阴病欲解时为:BCD厥阴病欲解时在丑、寅、卯三个时辰,此时深夜已过,旭日将升,自然界正处在阳气升发阶段。作为阴尽阳生之脏的厥阴为病,往往会在此时得到自然界阳升之助而有利于其病向愈。
A.子 B.丑 C.寅 D.卯 E.辰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心中疼热:自觉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2.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蛔厥:因蛔虫窜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4.除中:证侯名。中,此指胃气。除,为消除、去除之义。除中,即胃气垂绝。表现为本当不能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5.口伤烂赤:指口舌生疮,红肿腐烂。
6.外气怫郁:外气,指体表之气。外气怫郁,指体表之气不宣,可表现为肌表无汗而有郁热感。
7.郁冒:头目昏眩,如有物蒙罩之状。
8.晬时:即周时,指一日一夜,24小时。
9.清脓血:即大便兼夹脓血。
10.少阴负趺阳:指脉象而言,少阴指太溪脉,位于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趺阳指冲阳脉,位于足大趾次趾间上行五寸处。少阴负趺阳,即太溪脉小于冲阳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