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述奏记使用范围的历史演变。
1 两汉至三国,范围广泛,既可由大臣上于三公,又可由属员上于长官
2 六朝沿用但范围呈向上收缩趋势。到唐代销声匿迹
7.简述避讳的方法。
有三种:(1)缺笔。
(2)换不同音的近意字
(3)空出此字不写,而代以“庙讳”字样。
8.简述“牌”作为符信凭证的发展演进过程。
1 牌,起源于驿传所用的符信凭证。
2牌向公文方向演化,开始于明朝、完成于清朝:
(1)由于牌以示信,明朝后期,各地方衙门创行用“信牌”向下级催办公事。随着频繁使用,逐渐用信牌直接发布命令、指示性内容的公文。但是,始终未将其正式设置为下行文种。
(2)清朝沿袭明代政务实践中使用的牌,并将其正式设置为下行文种。
9.简述咨呈所适用的行文关系类型。
有两种类型:
(1)由同一性质、级别
(2)在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由级别、地 位较低的官署对级别、地位稍高
10.简述会议纪要的程式结构模式类型。
1 简报式:报头+标题+正文
2 见报式;
3 行文式。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日期、印章五部分构成
六、论述题
1.试述文种演化的原因及其结果。
主观原因(文种自身),同类行文关系或方向相近文种,数量及分工程度精粗有别,对实际公文活动的适应性能强弱悬殊。
文种演化客观原因(文种适应外部环境),公文需要发生变化,行文实践取得创造性发展,从而在客观上构成对既定文种规范的冲击
文种演化方面、方向、过程(前3是演化过程)、结果?
方面:适应公务活动领域、范围、推动方式、行文关系、机构级别范围等
方向:文种用途此消彼长,纯化或延伸或萎缩
过程:各文种用途之间发生交叉、重叠、混淆或疏漏、缺失
演化的结果:
1 增设了新文种(增);
2 扩张性强使用频繁文种侵入其他文种领域出现分支,解析为多种文体(分)
3 用途相近归并为一种(合)
4 适应性差的文种受到排挤,地位下降缩小、改变消亡(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