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分)(2014•沈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二氧化碳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大量制取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实验室中一般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C 正确;
D、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实验室中一般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一般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药品上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8.(1分)(2014•沈阳)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K2SO4 B. NH4NO3 C. NH4HCO3 D. Ca(H2PO4)2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9.(1分)(2014•沈阳)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 B. 酚酞试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A、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发生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 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
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D、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故选:B.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0.(1分)(2014•沈阳)下列各组物质在pH=1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Na2SO4 KCl B. HCl K2CO3 C. CuCl2 KNO3 D. NaCl NH4Cl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pH=11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pH=11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或物质间两两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A、两种物质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故A选项正确;
B、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两种会结合产生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铜中的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产生氨气而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11.(1分)(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 31.6g B. 110g C. 131.6g D. 210g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t2℃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110g,t1℃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解答.
解答: 解:t2℃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110g,即在t2℃时,将110gM配置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所以降温至t1℃时,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31.6g,所以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1.6g+100g=131.6g.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2014•沈阳)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可加入适量的( )
A. 稀硝酸 B.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 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氯化钾不能与硝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硫酸钾溶液不能与硝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硝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