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指在遗传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体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特殊能力指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分辨力,音乐家的音色分辨力等。
三、气质的概念、生理基础、分型与意义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等,它使所有心理活动都蒙上了个人色彩。
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而把气质命名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四种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外倾。
粘液质:情绪隐而不露,对人冷淡,固执拘谨,内倾,言行少而慢。
胆汁质: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显著外倾。
抑郁质: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怯懦,孤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显著内倾。
四、性格的概念、特征与分型
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性格有对现实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
性格按照理智、意志、情绪何者占优势而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感型。
五、人格的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人格自我理论
(1)心理动力学派理论
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人格是一种动力结构,能量来自于性本能;强调人的潜意识的动机,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2)人格特质理论
主张人格可分为不同的特质,每个人在这些特质上的不同可将人分为不同的类型。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人格特质;艾森克提出三种人格特质:内一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
(3)社会学习理论
与行为主义的观点一脉相承,强调人格的形成是后天经过环境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所决定的。
(4)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创立,强调人格是自我和经验的统一,人可以独创性地适应环境,自我实现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六、人格形成的标志
人的遗传基因是形成人格的基础,在出生后随着发育成熟,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形成人格。其标志是:
(1)自我意识的确立
是个体对自己形象、能力、家庭、人际、应对、归属总的估计和认识。常以他人的评价作为依据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2)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指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法律纳入社会规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