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1

2019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1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5月23日 ]  【

  ◆考点 10:教学方法 ★

  含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

  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

  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洛扎诺夫

  激发潜力,无意识

  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

  5.发现法——布鲁纳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传递为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观感知为主

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为主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感陶冶为主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考点 11:教学组织形式

  1.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班、课、时。

  产生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现北京大学)

  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考点 12:教学评价

  1.概念: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种类

根据试试功能的不同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评价主张

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学说

主张

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宗教

生物起源说

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孟禄

劳动起源说

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 无等级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  隶  社  会

 

学校名称

教育内容

备注

中国

夏、商、西周

庠序校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

外国

古印度

古儒

《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

宗教教育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文字、书写、执政能力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

 

军事体育

尚武

雅典

 

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崇文

 

封  建  社  会

 

学校名称

教育内容

备注

中国

春秋战国

私学

以儒、墨为主的显学

 

汉代

官学

私学

“独尊儒术”

察举制

征辟制

隋唐

六学二馆

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

科举制

西方

中世纪

教会学校

七艺(三科、四学)

培养教师和僧侣

骑士学校

七技

培养封建骑士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

时期

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

无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

阶级性和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现代社会的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班级授课制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

  ◆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 ★

  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A.中国

  (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观点: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

  (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西方

  (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

  (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书

  ◆考点 11: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

人物

著作

教育观点

培根

《新工具》

1. 科学归纳法

2. 首次指出“教育学”应独立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

1.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2.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

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

康德

(赫尔巴特的老师)

《康德论教育》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

卢梭

《爱弥儿》

浪漫主义自然教育

洛克

《教育漫话》

1.“白板说”;2.“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

《普通教育学》

1. 伦理学和心理学;

2.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 四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4. 教育性教学原则(德育);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3. 学校即社会;

4. 从做中学;

斯宾塞

《教育论》

1. 教育预备说;

2.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巧记:

  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

  2. “级智夸大独立”( 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3.“五四三民,巴普传教,伦心科规”(赫尔巴特):五四:五段四阶教学法;三:三中心;民:培养公民;普:普通教育学;传:传统教育学之父(现代:杜威);教:教育性教学原则;伦心:伦理学心理学;科:科学教育学之父;规:规范。

  4.“杜子疼—三中—主四即—进五步—实用”(杜威):三中:三中心;主:民主主义教育;四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进:进步教育学(和赫尔巴特相比);五步:五步教学法;实用:实用主义。

  ◆考点 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2)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考点 1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2)布鲁纳: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巧记:

  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专题二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1: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考点 2: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

  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考点 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补充:

  (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

  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

  观点: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考点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 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考点 6: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

  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

  ◆考点 1: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考点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内在需要

  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2.外铄论——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 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点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内部因素

  遗传——可能性(物质前提)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外部因素

  环境——现实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

  1.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为什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概念】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专题四 教育制度

  ◆考点 1:教育制度的概念

  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

  2.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兴致、人物、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它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考点 2: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考点 3: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

  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考点 4: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学制名称

颁布时间

特点

地位

壬寅学制

1902

只颁布没有实施

首次颁布

癸卯学制

1903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首次实施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1922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沿用至解放初期

  ※巧记:壬颁布,癸执行,长期戌美国

123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