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卷(十二)

2020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评卷(十二)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8月02日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2.B【解析】题干中“自己组织”等词语体现了课外活动自主性的特点。

  3.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特点。

  4.D【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 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B【解析】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之一。

  6.B【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 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 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因此,同声翻译人员用的是短时记忆。

  7.B【解析】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8.A【解析】略。

  9.C【解析】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这可算作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10.B【解析】“模范人物”一词体现了榜样示范法的特点。

  11.B【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关于“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容主要有:(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12.D【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13.A【解析】略。

  14.C【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15.B【解析】老师让学生观察蚕宝宝,体现了演示法的实物直观演示。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题干中的老师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这体现了对讨论法的运用。

  16.D【解析】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小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17.B【解析】略。

  18.C【解析】略。

  19.C【解析】学习困难,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因此, 即使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

  20.C【解析】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使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4)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3.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最主要标志。(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 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社 会政治经济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王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所以他采用上课叠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2)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英语老师所采取的 方法是惩罚的形式,这样做不仅不会改变王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在本材料中,英语老师可以采用消退的方法来消除王明的不良行为。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材料中王明在课堂上叠纸飞机并把飞机投向空中,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也就是说,老师最好的方法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从而抑制个别消极行为的出现。

  2.(1)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合理地设计问题。①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而问,步步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②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的问题最好能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③提问的问题之间应紧密联系、前后有序,不应孤立、零散。材料中的杨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没有步步深入, 循序而问,提出的问题难度超出了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因而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的问题。

  (2)在随后的教学中,杨老师运用了启发性的教 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杨老师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使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3)该教师采用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该教师在第一次上课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后,进行了反思,使第二次上课没有再出现冷场。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 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 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导入语设计

  “如果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弓弹……至此,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然后说:“可是,在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嘣’的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有意设置

  疑问导入,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3)①“能手”(板书)是什么意思?“射箭能手”(板书)呢?“射箭能手”前加上“有名的”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三个概念,前者包含后者,都是属种关系。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认识概念的属种关系,对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和发展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②“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很短的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介绍了谁,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

  (设计意图:短句中包含多项信息,通过提取句子中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③第5 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是一个长句子,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更羸的行动,二是大雁的行动。)

  (设计意图:有的长句包含几层意思,要培养学生分析层次的能力。)

  ④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依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联系上文“有名的射箭能手”,由此推论出

  “打猎很有经验”,再由此推论出“能辨别大雁的不同叫声”。)

  ⑤“惊弓之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我们说到这个成语时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知道“惊弓之鸟”的字面含义,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际例子并加以说明,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意思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这个成语。)

  2.(1)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及算理。

  (3)实例3 的教学环节设计

  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具备吗?

  学生回答:要解决的问题是给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需要多少千克,所以要先计算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知道长方形宣传栏的长是2.4 米,宽是0.8 米,就能计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知道每平方米要用油漆 0.9kg,就能计算出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②同桌两人一组合作探究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怎么计算

  同学们先各自列竖式计算 2.4×0.8 的积,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几位同学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并简述其中的道理。

  可能的方法有:

  a. 2.4 米=24 分米 0.8 米=8 分米 24×8=192(平方分米)

  通过单位换算得出192÷100=1.92(平方米),因此

  2.4×0.8=1.92(平方米)。

  b.2.4 扩大到它的 10 倍是 24,0.8 扩大到它的 10倍是 8,24 × 8=192,192 缩小 100 倍:192 ÷ 100=

  1.92,因此2.4×0.8=1.92。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然后指导学生看书,着重让学生说一说“2.4×0.8”的计算原理。

  ③小结巩固: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教师出示:2.4×0.8 的竖式计算与1.92×0.9 的竖式计算。

  提问:两个算式中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呢?积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补充完整:第一个算式中因数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第二个算式中因数共有三位小数,积也是三位小数,两个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相同。

  3.(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阅读材料中与交通规则有关的生词和词组 traffic lights,on the right

  (left)side of,traffic rules,并能准确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PPT、动画、图片和TPR 活动,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和词组以及阅读材料内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和理解阅读材料,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2)教学过程

  Step 1 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Chant:

  学生按交通方式分为四组,拍手连环Chant: Group bike:I go to school by bik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Group bus:I go to school by bus.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然后,教师用 Chant 节奏引出主题 The traffic

  rules,板书课题并教授。

  (设计意图:Chant 活动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也把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既为英语学习做了铺垫,又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Step 2 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①泛读

  学生默读短文,然后组成小组讨论并划分短文的意义层次。教师找几个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总结短文的意义层次:本段短文共分为三个意义层次,前三句为一个层次(交通规则的共同点),四、五、六句为一个层次(交通规则的不同点),最后一句为一个层次(倡导人们了解交通规则)。

  ②精读

  学生默读前三句话并圈出生词和句子结构,教师采用同学说、一起猜和教师讲解三种方式处理生词。最后一个生词预设为 the traffic lights,猜过词义后,引入三种交通信号灯及各自含义。然后通过Chant 和TPR 活动巩固。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去短文中寻找两幅图不同的原因,并圈出生词。由此教授新词组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和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然后,教师将短文中几个国家的国旗分别贴到相应的交通规则下。

  学生读短文最后一句话,教师通过举例法,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结构和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提高在语境中猜词的能力。)

  Step 3 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①听录音,跟读文章

  根据教师的手势提示,分别以个人、小组和集体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②根据短文内容创设情境活动

  学生组成 6 人小组,组内安排角色为交通指挥员、交通信号灯(红、黄、绿各一人)、行人,各组内成员变换角色模拟演练短文中提到的各个国家的交通规则。

  ③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A.与同伴合作将阅读内容改为对话,并在下节课前表演。

  B.用自己的话复述阅读材料,通过查阅更多资料,讲解你感兴趣的国家的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总结并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并内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814304627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