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高中语文 >>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练习题(四)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练习题(四) _第6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1月28日 ]  【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实施策略中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交流、探求。教师不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要在互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考和表达。针对“除了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

  的路可走?”这一问题,多个学生回答后还是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教师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巴金行为的无奈,接着顺势转入巴金忏悔精神的研读。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学组织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 B 更多是一言堂,从一开始教师的自问自答,到学生回答不佳后的评价不当,接着另一学生回答教师急于评价而变成直接讲授,最后就自行进入作者情感脉络梳理总结,这个过程中教师忽

  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发现,只是一味地进行讲授式灌输,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发展。

  (2)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同时要将自己的问与学生的答融为一体,注意统一性,形成真正的双边活动。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教师 B 不仅不能给予学生否定评价,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回答。学生仅仅利用环境的安静判定作者内心的宁静,这的确是不准确的,教师 B 应该在肯定其思考合理性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的引导,即联系作者生活经历及时代背景,然后可以请学生先坐下,重新思考再作答。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思考、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 B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打断学生的话并急于评价,然后用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回答,这是很不应该的。教师应当耐心地和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在这一过程中用动作或者表情进行回应,等学生回答结束之后再进行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肯定为主,还应当具体、言之有物。也可让学生来评价,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再请学生发言或者教师点拨讲授,这样既能培养

  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也能充分地实现教学互动。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④段中,“坼开”的“坼”改为“拆”,“不防再三问”的“防”改为“妨”。

  病句:第⑤段中,“爱问不是伟人头顶的光环,是环绕在你我身边的阳光”。

  改为:爱问不是伟人头顶的光环,而是环绕在你我身边的阳光。

  18.【参考答案】

  本文切入话题快,在第一段就直接提出论点:爱问才会赢。为了佐证论点,作者先后举了李时

  珍、王安石、郑板桥的例子。本文将说理和例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文章既有筋骨的支撑,又有血肉

  的丰满。最后一段,作者加以总结,提升了文意层面,又呼应了文题。

  但本文也有不足,在结合自身谈“爱问”时,语言不简练,说服力不强,可采用排比的方式对

  事例进行整合,这不仅能使文章更加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文章的文采,增强

  文章说服力。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故、尽、属、且、以”等重点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骈文的特点,理解文

  中运用的典故,背诵全义;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②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名句。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以上三维目标

  具体如下: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②《滕王阁序》位于人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5 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王勃自幼聪慧,诗义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其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文学主张表现为“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则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灵云汉,字夹风霜”的风格取向及其“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本文是王勃的传世名篇,原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文辞华美。气韵生动,句式整齐,具有骈体文赋的韵律和格调。同时又志趣高远,兼具文人雅士的情趣和抱负,以其“文”“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作者以腾挪的笔势,抑情言志,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

  ③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素养,因而摒弃了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教法,采用“向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解读文本。教学本文,应设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精美的对句、华美的辞采、丰富的典故、作者的襟怀与情志进行揣摩体味,含英咀华。然而文章义辞微约,典故繁多,又使文本的解读障碍重重,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严重。故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扫除阅读理解障碍,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鉴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养成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本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

  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而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要求。

  20.【参考设计】

  明确目标:

  ①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②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第二环节:赏析第一部分

  集体朗读,具体赏析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第三环节:赏析第二部分

  齐读课文,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

  短文。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鹙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

  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第四环节:赏析第三、四部分

  齐读课文,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

  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藉”→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慨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第五环节: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

  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第六环节:作业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都是序文,试比较它们思想内容的异同,谈谈体会。

  21.【参考设计】

  一、展示唐末王定宝的《唐樜言》卷五中记录: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 14 岁。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坐,而阎公意嘱子婿孟学士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君,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提问: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效果呢?为什么历来为论者所称道?

  二、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读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在反复描绘、渲染洪州的地理气势、山川形胜之后,登临滕王阁,“彼绣闼,俯雕甍”,极目远眺,所见“山原旷”“川泽纡”“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真是尺幅千里,秋色弥望,一派富庶祥和气象。然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幅“暮江秋色图”扑面而来,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这是一幅彩色的图画,背影是碧水连天,天水一样是纯净的深蓝,绚丽的晚霞映红了天幕,并映照在碧绿的江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渚之上,一只或几只灰白色的野鸭时翔时集,不知是沉醉于秋江晚景不愿栖息,还是顾影伤怀,别有期待。

  “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长天”写静景,“霞鹜齐飞,”写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整个画面和谐,

  美不胜收,色彩的协调、动静的搭配,完美的“暮江秋色图”如在眼前。此句工整的对仗堪称一绝。不仅上下句对仗严整,而且句内亦含对仗。“落霞”对“孤鹜”,“秋

  水”对“长天”,都是偏正结构。除了句法的对偶,音韵上平仄相对,上句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下句为“平仄平平平仄仄”,音律铿锵,抑扬顿挫,富于乐感,极具诗意。

  三、通过“换字”的方法,比较领会其字词使用的精妙。

  例如:将此句中“落霞”换成“晚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孤鹜”换成“群鹜”,意境有何不同?明确:“落”具有飞动之感,写出霞的气势。“孤鹜”一句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个高潮,登临形胜,躬逢盛饯,自然心境愉悦,激情满怀。然王勃毕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时,自

  然驰骋想象,“望长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关山难越”“无路请缨”,难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绪急转直下,“兴尽悲来”,直至“穷且益坚”,慰勉自己。所以,着一“孤”字是切合作者这种心境的。这就是古人炼字的功力。

  四、提问思考:前人指出王勃此句脱胎于“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北朝庾信《马射赋》),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明确:庾信之句言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不及王勃此句优美动人。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对举,相映成趣,画面鲜活,超出庾信甚远。

  五、配乐齐读,教师总结:明确:年轻气盛的诗人王勃登楼作赋,放眼川原,秋景澄澈,秋意深浓,仕途坎坷而雄心未泯的他目极八方,思接千里,忘却失意的苦楚,全身心融入江南秋景之中,思绪追逐着落霞孤鹜,淡入了秋水长天之中,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对此句推崇备至,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