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初中语文 >> 2016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试题(四)21题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四)21题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07月27日 ]  【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1 6题20分,第1 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云南的歌会》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

  师:首先我们把文章朗读一遍.老师先读,好不好7

  生:好!(师播放朗读音乐)

  师:请同学听读的同时,标出段序。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标段序)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给老师的朗读做个评价?

  生:我认为老师读得很好,语言流畅,还很有感情!基本没有什么错别字,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您一样读得好!

  师:谢谢你的评价,我会继续努力的!

  师:请同学们像老师那样.再把课文读一遍。

  (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记下来,通过查工具书来逐一排除障碍。同桌之间可小声讨论。(生读完课文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师:下面我们看看本文写了什么事?有几个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生(默读后,回答问题):本文写了“云南的歌会”的情景。

  生:有三个场面,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这三个场面唱歌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问题的答案.然后回答。

  (生以4人为一组共同探讨,时而大声争论,时而窃窃私语。教师在小组间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一组先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第3小组一致认为“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主要写了唱歌的人,场面十分欢快、热闹。

  师:对,“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的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那么,哪一组说一说“山路漫歌”这一个场景呢?

  生:我们第1组成员认为“山路漫歌”是写唱歌人所处的环境,天蓝蓝的,花香香的,鸟鸣悠悠的,而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魅力无限。

  师:很好。“山路漫歌”这一场景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自性情,自然成趣。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乌鸣如此婉转动听。当然生长在这儿的女孩儿,一定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研讨。

  生:我们第4小组认为“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文中写“金满斗会”的场面真是令人神往。“全村男女老幼,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反复唱下去,直到大家熟习为止”。

  生:还有“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这些都说明“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教师板书文章结构)

  师: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生讨论)

  生:我认为本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民族的热爱。

  生:还有对民歌的喜爱和对艺术的赞赏。

  生:还有对云南的向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

  师:也就是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文章的精彩之处。

  问题:

  16.认真阅读以上教学实录(节选),对其作简单评析。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品诗——乐在其中

  喜欢诗,因为诗是心的歌。

  ——题记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的愁绪在皎洁月光的激发下,思乡之情跃然心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古代友人的感情交往犹如深千尺的潭水,更如广袤无垠的大海,当不得不悲伤离别时,那曾与朋友吟诗畅酒的场面浮现眼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华横溢的曹操在晚年依然能吐露出不服老的壮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诗歌的美在世世代代中吟唱、传诵,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鉴赏诗歌的洪流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位。

  ②面对书架上那厚重的唐诗宋词,年纪虽小的我却对陈旧古风的唐诗宋词仰慕已久。翻开沉甸甸的封面,排队站立、码放整齐的诗句印入眼帘。历经风霜的诗句相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确实头晕目眩。但是,教语文的妈妈给我耐心细致地讲解后,我犹如拔云见日一样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磕磕绊绊的理解中,我实现了与古人的对话,心情格外高兴。从此,品评诗歌便成为了我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家喻户晓的晏殊写下的这句被称为“千古奇偶”的诗句,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它那古诗中必有的对偶形式用得非同一般的绝妙。从另一个角度讲,不要去在意失意或者失败,也许成功与获得就与你近在咫尺。只要能准确理解得与失、成与败的含义,你就一定不会悲观失望、止步不前。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用酣畅的笔墨阐述了传承千年的治学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努力,各方面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才能勇立朝头,才能不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⑤诗歌的魅力无可阻挡,在无形的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我仿佛每天都在与古人对话,每天都会神交知心朋友,诗歌也早已成为我的心灵之音。

  ⑥品诗——乐在其中。

  问题:

  17.请从第②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指导改进。

责编:二二莉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