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考试网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资格中级 >> 银行管理 >> 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证银行管理考点: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19年10月3日]  【

  任职资格终止包括撤销、失效和取消等情形。

  取消任职资格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

  3.2 非现场监管

  2006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银监发[2006]52号),首次对非现场监管内容、方法、流程及要求提出明确规定。2007年,银监会开发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考点7:非现场监管概述 ★

  (一)非现场监管的定义与目的

  非现场监管是指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整体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的报表数据、经营管理情况及其他内外部资料等信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整体风险状况和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持续性监管过程。

  (二)非现场监管的作用与特点

  1. 基础性作用

  非现场监管能够持续收集、整理、积累监管数据,为监管者提供决策依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管手段。

  2. 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

  3. 指导现场检查

  4. 信息传递作用

  5. 持续监管作用

  非现场监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 非直接性。

  2. 注重单体法人和系统整体的统一。

  3. 注重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三)非现场监管体系

  1. 基础信息体系

  中国银监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送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报表指标解释说明机制,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数据内部共享和对外批露规范。

  2. 风险监测计量指标体系

  非现场监管主要使用54个基础指标,涵盖了资本充足、杠杆情况、信用风险、盈利性、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六个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可以有效计量和监测。

  3. 风险评估判断体系

  4. 风险预警体系

  (四)非现场监管的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考点8:非现场监管流程 ★ ★

  (一)非现场监管对象

  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的非现场监管应包含法人和集团两个层面。

  (二)非现场监管周期

  单一监管周期包括制订监管计划、日常监测分析、风险评估、现场检查联动、监管评级和监管总结等六个环节,形成持续性的非现场监管循环。

  1. 制订监管计划

  2. 日常监测分析

  经营管理和风险信息。

  日常风险监测分析结论应当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考虑因素。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当界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种类、风险种类,进而明确风险的主要来源,分析、识别内在风险水平,评估主要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确定风险发展趋势,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分析整体风险水平。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个监管周期至少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如果遇到重大情况或突发事件对银行的风险及风险管理带来较大影响时,监管部门应及时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4.现场检查联动

  现场检查项目确定后,现场检查组应与非现场监管人员进行充分的检查前座谈沟通。非现场监管人员应根据检查项目需要及时提供非现场监管相关数据、信息资料和工作协调,并根据检查需要参加现场检查。

  5.监管评级

  推行同质同类银行比较和差别监管模式。

  借鉴国际通用的“骆驼(CAMEL)评级体系”,广泛吸收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关于监管评级的良好做法,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中国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外国银行分行的监管评级根据《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ROCA+S)规程(试行)》进行。

  (1)评级要素及评级方法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共7项,分别为资本充足(C)、资产质量(A)、管理质量(M)、盈利状况(E)、流动性风险(L)、市场风险(S)和信息科技风险(I)。评级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评级要素权重设置。7项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配如下:资本充足(15%)、资产质量(15%)、管理质量(20%)、盈利状况(10%)、流动性风险(20%)、市场风险(10%)和信息科技风险(10%)。单个评级要素权重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

  2. 评级指标得分。

  3. 评级要素得分。

  4. 评级得分。

  5. 最终评级得分。

  (2)监管评级的作用

  ①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②有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③有利于监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有效性。

  (3)遵循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

  ②及时性原则。

  ③系统性原则。

  ④审慎性原则:即尽可能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审慎的预测,对于被监管机构不愿提供或者无法证实的信息,应视为对机构不利的信息。

  监管评级还要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因素、消费者保护、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业务风险管理以及法律合规工作情况。

  6.监管总结

  监管报告应当包括但不限于:

  (1)报告期内被监管机构经营情况的变化和重大事项;(2)对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状况评价;(3)被监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4)各级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措施和要求;(5)各级监管机构拟开展的主要工作。监管反馈意见应告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1 2 3 4 5
责编:jianghongy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