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质量,直至目前我国仍有许多老总认为,不就是增设质量部门,增加检验人员,购买检验设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应付上级
质量管理部门,或者为了应付ISO9000族的认证。其实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认识。
作为一名
质量工程师,首先要有敏锐的眼光,能透过极普通的现象,看到它的本质。当看到一份检验报告时,不能单单地看其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而是应该从他们提供的检验报告中的数据推测其
质量管理水平。如抗压强度是某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该产品的国家标准中要求10块样本平均值大于10.0MPa,最小值大于7.5MPa,而在某单位提供的检验资料中,平均值为10.8MPa,最小值为8.0MPa,由此我们可以估计出该产品的抗压强度的过程能力指数低于0.75,表明该产品技术管理能力很差,作为
质量工程师完全可以拒绝使用该单位的产品,建议该单位对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过程能力指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作为质量工程师其次要用自己的知识让企业使用3等的零部件生产出一等的产品,也就是说要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价值尽可能高的产品。日本的质量专家田口博土对质量的定义是:所谓质量,是指产品上市后给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由功能本身所产生的损失除外。田口将质量定义为产品上市后所产生的三部分损失之和
质量=功能波动的损失+使用成本+弊害项目的损失
成本=材料费+加工费+管理费+弊害项目的损失
总损失=质量+成本
弊害项目的损失是指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对环境的破坏等等的污染方面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要使总损失最小就要求质量和成本的总损失最小,换言之:就是提高质量(减少质量损失),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如说,我们的企业都有许多质量检验资料,这些资料只是企业产品质量检验记录,企业以此为依据对产品的合格与否作出评定。目前我们的许多企业所能做的仅是此而已。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作为一名合格的质量工程师,我们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来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达到对生产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