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专项试题:案例分析_第6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21日]  【

  案例11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众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众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那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习作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评析: 传统的习作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课标倡导“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习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习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习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习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习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习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习作”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习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仅供参考)

  分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案例12

  师:好!看你们这个读书劲儿,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啊!读的同学是津津有味,听的同学是听得全神贯注。现在咱们这样,请大家来推荐,你觉得你的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的同学读得挺好的。

  师:好!那咱们先听听她的朗读。掌声有请!(生投入地朗读)

  师:同学们,听了她刚才的朗读,你觉得什么地方应该向她学习?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

  生:第一段她读得非常美,好像把我带进画画里去了。

  生:最后一句她读得非常有感情。

  生:她读得十分美,好像人站在云里的感觉。

  师:是吗?简直就是飘然欲仙阿!来,咱们也来找找站在云里面的感觉——(全班齐读)

  师:好,味道越来越好了!请大家继续推荐。

  从评价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例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