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辅导 >> 文章内容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1月2日 ]

  第九讲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1.D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二)1.(1)苦于 (2)顽固 2.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3.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1.B、E 2.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 3.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意思对即可) 4.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四)1.C 2.C 3.译文: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4.(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五)1.号求救于人/甚哀 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 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或六神无主)。 越巫是一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

  (六)1.(1)易:改变。(2)仕:做官。 2.(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③ 3.B 4.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5.①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②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的。

  (七)1.①适逢,恰巧遇到。②揣度,推测,估计。③带领,率领。④爱。2.C 3.①天下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经很大长时间了。(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王朝统治,痛苦不堪。)②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4.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胆识

  (八)1.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接近即可。

  (九)1.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3.C 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5.略。

  (十)1.①“仓”同“苍”,青色。②道歉。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5.示例:①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十一)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 2.A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

  (十二)1.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向更远的地方 看,看到 2.C 3.清澈 湍急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寒 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 6.D

  (十三)1.(1)希望;(2)同“悦”,高兴;(3)明智,聪明;(4)引见 2.D 两次(A中两个“为”一是“替”.一是“造”;B中两个“以”一是介词“用来”,一是动词“认为”;C中两个“之”一是指“这件事”,一指“他”) 3.(1)先生有什么见教? (2)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或:我已经向大王禀报过这件事了。 4.(1)智、仁、忠、强、义。 (2)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十四)1.永州八记 2.①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②穷尽。 3.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4.故意言过其实。既表明对贬谪流放的愤慨,又引起下文的“出游”。

  (十五)1.①感到奇怪。 ②从前。 2.是:这。示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①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 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③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十六)1.时:季节 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十七)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 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十八)1.①B ②C ③B ④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3.壮阔、浩渺 4.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5.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十九)1.①却、可是②这③护城河④放弃 2.①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器装备的精良。(或“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②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把“亲戚”译成“内亲外戚”亦可) 3.D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十)1.①所以 ②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二十一)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略

  (二十二)1.A 2.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舍生而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 4.参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二十三)1.①放弃 ②祸患、灾难 ③践踏或踩 ④停止 2.D 3.①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②吆喝(或:喝斥)着给他,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4.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四)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大意正确即可) 3.①道理 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二十五)1.①亲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感动,感激 ④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正反论证 划线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5.心情:夙夜忧叹 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6.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只要能表达出原句的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7.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六)1.A希望 B勉励 C景象 D从前 2.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3.译:太尉(您)如果认为我可以教育就请(您)屈尊教导我,那就太幸运了。 4.能。“书”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表现出苏辙虽然年轻,但才华不凡,勇气超群,颇有见解。

  (二十七)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八)1.⑴热水 ⑵通“披” ⑶因为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约 4.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二十九)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A 3.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三十)1.C 2.A 3.①认为 ②指责 ③满一年 ④朝见 4.①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

  (三十一)1.把肉晾干 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比 2.异 赋敛之毒甚是蛇 3.D 4.略

  (三十二)1.③ 2.D 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4.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三十三)1.①极:穷尽;②易:改变。 2.D 3.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4.①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②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 5.勤学苦练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

  (三十四)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①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 ③ 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④ 振奋精神。励,激励,振奋。 4.①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② 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意对即可)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十五)1.①告诉 ②离开 ③用 ④于是,就 2.C 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三十六)1.喝得痛快——腰间插着——已经——从袖子里 2.⑴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⑵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3.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十七)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十八)1.D(“下”是“使……下车”之意) 2. 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

  (三十九)1.①告诉 ②地方或处所。 ③全。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 ②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

  (四十)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3.指出现象→讲述道理→得出结论 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4.示例: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四十一)1.B D 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小书童人小书重,书捆得又不结实)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如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例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等。) 3.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

  (四十二)1.A.转移  B.对……说。 2.B 3.A.“坐”同“座” B.“亡”同“无” C.“寤”同“悟” D.“畔”同“叛”。 4.以前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演样摆酒席请客,也就不会发生火灾。 5.①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 ②做任何事都要有预见性,才能有备无患。

首页 1 2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