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北京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4年11月4日 ]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

  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评卷人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Ⅰ(6分)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4.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5.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2分)

  6.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