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西医执业医师_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章节复习:第十六单元中医相关病证_第2页

   2016-11-22 15:29:18   【

  第三节   哮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诊断要点】

  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呈反复发作性。

  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类证鉴别】

  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哮病与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冷哮

  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病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等。

  热哮证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病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剂: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等。

  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风痰哮证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病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物: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等。

  虚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剂: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等。

  附:喘脱危证

  主症: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扇,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暗,苔腻或滑。

  病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代表方剂: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附子、甘草、山萸肉、五味子、麦冬、龙骨、牡蛎、冬虫夏草、蛤蚧等。

  (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

  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等。

  肺肾两虚证

  主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肺益肾。

  代表方剂: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

  喘证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诊断要点】

  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类证鉴别】

  喘证与气短 两者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喘证与哮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辨证论治】

  (一)实喘

  风寒壅肺证

  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病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等。

  表寒肺热证

  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半夏、款冬花等。

  痰热郁肺证

  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痰浊阻肺证

  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

  肺气郁痹证

  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病机概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等。

  (二)虚喘

  肺气虚耗证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病机概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等。

  肾虚不纳证

  主症: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概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

  正虚喘脱证

  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病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剂: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等。

  第四节  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诊断要点】

  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类证鉴别】

  肺痨与虚劳 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肺痨与肺痿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瘦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辨证论治】

  肺阴亏损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病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剂: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等。

  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病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气阴耗伤证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光)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病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等。

  阴阳虚损证

  主症: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病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等。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