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抗真菌药
真菌感染分为:
浅表部真菌病表皮、毛发和甲板;
侵袭性真菌病侵犯真皮、黏膜和内脏。
足癣(脚气)
甲癣(灰指甲)
头癣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毒物质内渗真菌死亡。
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
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他药物更易进入真菌细胞内
因此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
(乘虚而入)。
真菌能灭,为什么细菌就杀不死呢?
答:
细菌细胞膜上无类固醇,故对细菌无效。
【那么,问题又来了】
会把人体细胞膜破坏了么?
答:会
人体肾小管细胞和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类固醇肾损伤和红细胞膜损伤。
(1)两性霉素B广谱、强大深浅皆可。
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唯一有效药。
局部指甲、皮肤黏膜浅部真菌;
静滴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尿路感染;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
口服肠道真菌感染。
其他利什曼原虫。
美中不足肾毒性较大!
脂质体两性霉素B提高抗真菌活性,降低肾毒性。
(2)制霉菌素
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强,其他也有效。
也可作为术前预防真菌感染的用药。
2.唑类深浅均可。
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屏障作用发生障碍。
广谱多数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有效,目前抗真菌治疗的主力军。
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
(1)酮康唑广谱。用于多种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2)氟康唑比酮康唑强5~20倍。能进入脑脊液。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最小,毒副作用较少较轻,治疗指数最大。用于全身性或局部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以及预防。
(3)伊曲康唑不易进入脑脊液。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药物浓度比血浆高10倍以上。
用于手足癣、体癣、股癣等表浅部和系统性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
(4)伏立康唑抗菌活性为氟康唑的10~500倍,抗白色念珠菌和双相型真菌的作用尤为突出。
对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真菌仍有效。
3.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
机制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受损。
特比萘芬皮肤癣菌病首选。
广谱,还可用于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曲霉病。
4.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深。
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真菌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细胞壁结构破坏死亡。
抗菌谱较广。A.念珠菌杀菌;
B.曲霉菌抑菌;
皮肤癣菌、隐球菌无效。
5.氟胞嘧啶深。
机制
①通过真菌细胞的胞嘧啶渗透酶被摄入真菌细胞内,在真菌细胞内转变为活性产物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结构相似,进而可取代RNA中的尿嘧啶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②阻断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DNA合成。
易透过血-脑屏障。
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部分暗色真菌抗菌。
不足极易产生耐药性,极少单独用药,主要与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联合用于隐球菌病和深部念珠菌病。
6.灰黄霉素抗生素类灰黄霉素等。
机制抑制鸟嘌呤代谢而干扰敏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应用浅皮肤癣菌。
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重要总结1】抗真菌药物分类与机制
|
|
机制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
损害真菌细胞膜的屏障作用 |
唑类 |
咪唑类(酮康唑)、 三唑类(伊曲康唑) | |
丙烯胺类 |
特比萘芬(浅为主) | |
棘白菌素 |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深) |
抑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葡聚糖的合成 |
嘧啶类 |
氟胞嘧啶(深) |
干扰真菌DNA和蛋白质合成 |
其他 |
灰黄霉素(浅) |
干扰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
【应试记忆】奶粉浅黄色,水井一定深。 |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
唑类 |
咪唑类(酮康唑)、三唑类(伊曲康唑) |
丙烯胺类 |
特比萘芬(浅为主) |
棘白菌素 |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深) |
嘧啶类 |
氟胞嘧啶(深) |
其他 |
灰黄霉素(浅) |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多烯类
①肾功能损害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还可能有蛋白尿、管型尿、肾结石。
②十分常见高热(超过39℃)、寒战;
③常见头痛、疲乏、嗜睡、惊厥、全身酸痛。
2.咪唑类
①常见发热、寒战、畏寒、抑郁。
②肝毒性乏力、黄疸、深色尿液、粪便色白、肝脏转氨酶AST及ALT一过性升高、急性肝萎缩或坏死甚至死亡。
③心律不齐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致。
3.三唑类
①十分常见肝毒性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②常见视觉障碍、视觉光刺激感、视物模糊。
③头痛、口干、剥脱性皮炎。
4.棘白霉素类
常见发热、皮疹、皮肤潮红、瘙痒、水肿、静脉炎、支气管痉挛、腹胀、腹泻、脱水等。
5.氟胞嘧啶
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接触性皮炎、
偶见肝毒性。
6.灰黄霉素抗生素类
十分常见头痛、肝毒性、胆汁郁积性黄疸、剥脱性皮炎、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光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或色素沉着。
【重要总结2】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
|
|
典型不良反应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
肾损害、高热寒战、头痛乏力 |
唑类 |
咪唑类(酮康唑)、 三唑类(伊曲康唑) |
发热寒战,心肝毒性; 三唑类肝毒性、视觉障碍 |
丙烯胺类 |
特比萘芬(浅) |
不特异 |
棘白菌素 |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深) |
发热、皮疹 |
嘧啶类 |
氟胞嘧啶(深) |
骨髓抑制 |
其他 |
灰黄霉素(浅) |
头痛、肝毒性、红斑狼疮样、光敏 |
(三)禁忌证
1.过敏者及严重肝病患者禁用所有抗真菌药。
2.伊曲康唑禁用于心室功能障碍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两性霉素B与下列药物有协同作用,会增强相应的毒性反应:洋地黄(低钾)、氟胞嘧啶、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卷曲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等(肾毒性)。
2.应用尿液碱化药可增强两性霉素B的排泄,并减少肾小管酸中毒可能。
二、用药监护
(一)合理应用
(二)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
三、主要药品
1.两性霉素B
【注意事项】
(1)慎用:①肾功能重度不全。②肝病患者。
患全身性真菌感染的孕妇,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妊娠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应避免应用或暂停哺乳。
(2)宜缓慢避光滴注,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h。
2.氟康唑
【适应证】
(1)念珠菌病。
(2)隐球菌病: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初治后的维持治疗。
(3)球孢子菌病。
3.伊曲康唑深浅皆可。
【适应证】
(1)浅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早期真菌性角膜炎。
(2)深妇科:外阴及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系统性真菌感染。
【注意】妊娠期禁用(除非用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哺乳期不宜使用。
4.伏立康唑
【适应证】深
侵袭性曲霉病。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
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注意事项】
(1)连续治疗超过28日者,需监测视觉功能。
包括视敏度、视力范围以及色觉。
避免从事有潜在危险性的工作,如驾驶或操纵机器。
(2)避免强烈的、直接的阳光照射。
5.特比萘芬
【适应证】浅
(1)毛癣菌、狗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的皮肤、头发和甲的感染。
(2)癣病以及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
(3)甲癣。
6.卡泊芬净
【适应证】深
(1)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2)念珠菌食管炎、菌血症、腹腔内脓肿、腹膜炎及胸膜腔感染。
【注意事项】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7.米卡芬净
【适应证】深
曲霉菌和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呼吸道真菌病、胃肠道真菌病。
【注意】
(1)溶解时勿用力摇晃输液袋易起泡,且不易消失。
(2)避免阳光照射在光线下可分解。
8.氟胞嘧啶
【适应证】深
念珠菌属心内膜炎、隐球菌属脑膜炎、念珠菌属或隐球菌属真菌败血症、肺部和尿路感染。
【注意事项】
慎用:①骨髓抑制、血液系统疾病或同时接受骨髓抑制剂。②肝、肾功能损害。
【侵袭性真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教材在开始的部分】
(1)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通过肠道侵犯内脏器官,可播散至全身。
首选氟康唑(记忆打坐念佛)。
耐药者,或病情危重,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器官功能障碍者
A.卡泊芬净
B.伏立康唑
C.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2)曲霉菌病:通过呼吸道侵入肺,也可侵犯体内的窦腔、心脏、脑和皮肤。
首选伏立康唑。(记忆:屈服)
推荐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可选: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
病情不十分严重、早期、患者经济能力有限伊曲康唑。
(3)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危及生命。治疗
①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2周后;
②口服氟康唑8周。
【记忆:隐藏两胞胎,然后氟康唑】
AIDS患者伴有隐球菌感染,或患者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氟康唑。
(4)组织胞浆菌病
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爆发性或严重感染
首选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
感染控制后,伊曲康唑预防复发。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