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B[解析]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所说的事情不一定存在,也不一定是坏事。“骇人听闻”指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据此,①句是确实发生了的事实,使用“骇人听闻”,②句制造虚假新闻,搭配“耸人听闻”。排除A、D。“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不容置疑”,指不容许表示怀疑,事实确凿或论证严密,无可怀疑。③句强调的是“本文”的正确性,用“不容置疑”,④句末尾指出“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不容置喙”更符合语境。故选B。
2. C[解析] 运用排除法。先看第三个空,“70后”经常制造深度话题,显然是积极参与微博的,D项“袖手旁观”排除;同理,“80”后参与度较高,从不(),需要填入“参与度较高”的反义词,故A项“深思熟虑”排除。“70后”常制造深度话题,“谨言慎行”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这类人一般不会涉及制造深度话题,故排除B项;将C项代入原文,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3. B[解析] 分析语句逻辑:由“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以推出,前面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后面的句子强调小的程度,是递进关系;最后一句是对另一种优点的叙述,选递进关系连词。所以分别选择假设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只有B项符合。
4. D[解析] “千载难逢”,形容机会十分难得与可贵;“千钧一发”,比喻极为紧要的关头,或者形势非常险峻。①句从“天象大戏”,以及明昊的反应可以看出,并非形势险峻,而是指机会难得,横线处应填“千载难逢”。“因人而异”,指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②句指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能()。此处应选与作判断这种处理方式相反的词语,选择“因势利导”。此时已经可以判断D项当选,将“推己及人”代入原句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 B[解析]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多含有贬义,但现在经常误用于形容人或者事物很红、很抢手;“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强调的是时间。第一个空,形容赵本山,使用“炙手可热”更恰当,但要注意这是不规范的表达,属于成语的误用;再看第三空,“掏空自己”,比喻已经没有才学可用,其后应选它的同义词,“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而“江郎才尽”比喻才情减退,符合语境。据此,可以初步判断选B,将B项代入原句验证,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 D[解析] “正能量”指的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催人奋进的动力和情感,因此,其适用语境也是具有类似氛围的。D项,对小事斤斤计较,引申为对琐碎无关紧要的事情过分计较,显然不符合“正能量”的适用语境。D项当选。
7. A[解析] B项,“声气”,指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消息或信息。C项,“临危授命”,指危急时刻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指危难时期接受任命。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形近词。D项,“虚辞”,指浮夸不实之言,需要与“虚词”区分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 C[解析] A项,“各国均依法征税原则写入宪法”成分残缺,需加上介词“将”,引入写入宪法的对象;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的技术”中的“的技术”;D项不合逻辑,应该是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故本题选C。
9. B[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加“在”引导时间状语;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或去掉“的结果”及“所取得的成绩”;D项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故本题选B。
10. C[解析] 首先观察选项,选项中作为首句的有三个句子:①句为假设复句;②句为条件复句;③句为陈述句,而且陈述的内容是推己及人。①②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谈推己及人,显然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D。B、C两项,区别在于①句的位置,①句通过假设指出了推己及人的重要性,⑤句指出了原因,因此紧跟①句,综合排序为③④①⑤②。故本题选C。
11. D[解析] A项,判若两人的是妻子还是丈夫,存在歧义;B项,很好说话,既可以指很爱说话,也可以指性格随和,很好沟通;C项,两张机票,是指一张去一张回,还是来去各两张,存在歧义;D项无歧义。
12. C[解析] A项,“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用来形容厂长显然对象不符。B项,“不可理喻”,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应用“不可思议”。C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言下之意就是不能是自己的东西。该领导人并非中国人,但是对《论语》非常熟悉,用在此处十分恰当;D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用在此处不合适。故本题选C。
13. D[解析] D项,“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人或者东西越多越好,是一种未完成时,不能用来形容已经准备好的工具。
14. D[解析] ③句成分残缺,应在“汉字”后加上“使用”;④句用词不当,“纯洁”应改为“纯正”;⑦句成分残缺,应在“读者查考”前加上“可供”。故本题选D。
15. B[解析] “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种修辞方式时,无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本段话没有使用“顶真”这一修辞手法,排除A、C、D。故本题选B。
热点推荐:>>> 2016年选调生辅导课程火热报名中 2016全国各地选调生选调公告简章汇总
小编推荐:2016年选调生考试报考条件 2016年选调生考试报名方法流程 2016年中央直属选调生考试大纲 2016年选调生报考完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