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5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5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7月13日 ]  【

  18.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试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答案:

  (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他的做法反而容易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效果。

  (2)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从学习上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影响其听课的效果。

  19.漫画家丰子恺在刚开始学习外语时,第一天把第一课读了十遍,第二天把第二课读了十遍,第一课读了五遍,第三天把第三、课读了十遍,第一、第二课各读五遍,第四天把第四课读了十遍,把第二、第三课各读五遍,第一课读了两遍,并在第一课上标了一个“读”。这样,他认为他四天读第一课二十二遍,比他一天读二十二遍第一课,效果要好,他只用几个月就掌握了外语的知识,并且能够阅读外文小说,后来从事翻译工作。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分析。

  答案:

  (1)该材料反映了记忆过程的特点,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著名的“遗忘曲线”可知,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2)该材料说明了正确运用复习策略,可以提高对知识掌握的速度和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丰子恺,充分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复习策略,如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等,这样做就减少了遗忘的发生,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20.《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1)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2)怎么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答案:

  (1)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算法和启发法。其中启发法策略包括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爬山法和逆向搜索法。

  (2)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教授一些身体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

  21.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相应就会有所提高。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阐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

  上述观点与形式训练说相似。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还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22.课堂提问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叫学生站起来,然后提出问题;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叫学生回答。

  上述两种提问方式哪种好?为什么?请用心理学有关思维的理论加以分析。

  答案:

  两种提问方式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合理提问。这是因为:

  (1)课堂提问要合理设计问题。①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而问,步步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③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的问题最好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设计问题的变式,提问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促使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⑤教师提问要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⑥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在学生已开动脑筋,正在生疑、质疑但未能释疑之时。

  (2)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最好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观察问题较为肤浅,思维具有表面性。这时,提问方式要以材料中第二种方式为主,给小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初中生思维的深刻性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思维的表面性仍然存在,这时应该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特点等合理设计提问方式。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思维深刻性得到提高,这时,运用材料中第一种提问方式较好。

  23.一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

  (1)材料中专家问学生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当教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时,同学们却能齐声回答出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机械学习而非意义学习。学生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而没有以符号为代表将新观念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当学生在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回答出。

  (2)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②从本材料来看,教材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意义学习能力的培养。

123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