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七)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七)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9月28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洛克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外铄论者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2.C【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3.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是: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终身化理念。

  4. C【解析】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高级心理活动的条件。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5.A【解析】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一刀切”的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6.A【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答案送到学生面前。

  7.B【解析】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8. C【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因此,学习好的学生由于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或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所以更愿意学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9.D【解析】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C【解析】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2001 年 6 月 7 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1.B【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12.D【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13.C【解析】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意义编码。

  14.D【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15.C【解析】教师作为一名课堂管理者,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

  16.A【解析】迁移理论有:(1)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2)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3)关系转化说(苛勒):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17.D【解析】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18.B【解析】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但这两个极端上的人数很少,只能认为男性在智力发展上较为悬殊,女性在智力发展上较为均匀。

  19.C【解析】教师的人格中,激励、想象、热心和同情心最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0.B【解析】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可以控制一些变量,使其按照实验者的要求进行。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写好工作计划总结。

  22.【答案要点】(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3.【答案要点】(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1)在这一材料中,老师“惩罚”学生的方法十分高明。这位老师使用的三种方法,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条件下进行的,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改正。

  (2)惩罚是为了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再发生的可能。在教育中,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尊重、信任学生的条件下进行,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25.【答案要点】评价时要充分体现个体的差异,要有针对性。案例中的第一位老师,顺应了学生的强烈要求,同时又给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要,给了他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固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后面那位教师的做法比较客观统一,没有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寻找差距。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 吨重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2)能力目标: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理由】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 11 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

  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 1 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 1 吨是什么意思?1 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 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 1 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 吨=1000 千克。

  师:那 4 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 1 吨=1000 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 1 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 千克比 1000 千克重,也就是比 1 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 25 千克的大米感受 1 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 25 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 袋大米重 25 千克,多少袋大米重 1 吨?(40 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 4 袋大米(因为 4 袋为 100 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

  100 千克、200 千克、300 千克、400 千克……1000 千克。当 40 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

  生会感叹:哇!1 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 1 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

  感受 1 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 1 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40 个同学的体重就是 1 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 1 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 1 只熊合起来大约重 1 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 1 吨)

  4.感受 1 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 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 1 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 1 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理由】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 1 吨的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

  3 吨=()千克

  6000 千克=( )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理由】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 12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6 台重 3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理由】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 1、2 题。

  第 1 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

  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 2 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 3 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 2000 千克也就是 2 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 100 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 1 克香菜,2 吨西红柿,3 千克鸡蛋,1 千克白菜和 500 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 1 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