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
2.D。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3.D。解析:实验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属于实际训练法。
4.C。解析: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5.D。解析:赫尔巴特最早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
6.D。解析:前三个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
7.A。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8.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9.A。解析: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10.C。解析:“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逾越等级。
11.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其他功能的一种心理倾向。
12.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个体都面临一定的冲突和危机,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l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13.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4.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突出班、课、时。
15.A。解析:题干所述的是学生社交恐惧的表现,社交恐惧是学生恐惧症中的常见类型。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除社交恐惧外,恐惧症还包括单纯热怛和广场恐惧。
16.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7.D。解析: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动力。
18.B。解析: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19.C。解析:“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20.B。解析:学校与家长不包括在学校法律关系中。
二、填空题
1.感情需要
2.附属的内驱力
3.认知能力差异
4.互相促进
5.专业人员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多重性(或多样性)
8.白板说
9.布鲁纳
10.正态
三、判断题
1.×。解析:题中所述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解析:教学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采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不利于教学的进步。
3.√。解析:心理健康是个心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嘴角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损害的发生。
5.×。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6.×。解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7.√。解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但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决定着研究性课程实施的成败。
8.×。解析:题干所指的是测验的信度。
9.×。解析: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也包括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10.×。解析: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合理地没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2.【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答案要点】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答案要点】
(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答案要点】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适学生心理、处埋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