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X型题
1. 有关异常分娩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包括
A. 当胎肩娩出后,可静脉滴缩宫素或肌内注射子宫收缩剂
B. 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底
C.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检查阴道
D. 产后在产房观察2h~4h,监测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评估阴道出血量
E. 如发生产后出血,应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 下列属于胎位异常的是
A. 左枕前 B. 持续性枕横位 C. 持续性枕后位
D. 臀位 E. 横位
3. 下列属于异常骨盆(骶耻外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的是
A. 20cm、12cm、9cm、 B. 19cm、10cm、9cm C. 22cm、13cm、11cm
D. 17cm、9cm、8cm E. 18cm、10cm、8cm
4. 静滴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力的条件是
A. 头盆相称 B. 胎位正常 C. 无胎儿窘迫
D, 有剖宫产史 E.子宫肌瘤剔除史
5. 正常产妇在静脉滴注缩宫素中,强调每15分钟观察一次的指标有
A. 呼吸 B. 脉搏 C.血压
D. 胎心音 E.子宫收缩力
6. 异常分娩的护理诊断中,“有感染的危险”的预期目标可以是
A. 体温正常 B. 恶露量正常、无臭味 C. 白细胞总数正常
D. 白细胞分类正常 E. 伤口愈合良好
7. 在异常分娩的护理措施中,胎膜破裂后,应该
A. 立即听取胎心音
B.产妇即卧床休息
C. 少做肛门检查,勿灌肠
D. 胎先露未衔接或胎位异常应抬高床尾
E. 破膜12h以上应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8. 为异常分娩的孕妇提供心理护理的目的是
A. 保证有良好的产力 B. 防止脐带脱垂 C. 防止胎膜早破
D.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E.消除产妇的恐惧和不安
9. 臀位孕妇第一产程的护理应注意
A. 临产前期胎膜早破时,可以适当下床活动
B. 少做肛查,预防胎膜早破
C. 臀位不宜灌肠,以免发生脐带脱垂
D. 阴道口见到胎儿肢体时,应立即消毒外阴,堵臀
E. 催产素静脉滴注
10. 在头盆不称孕妇中,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是
A. 手术助产机会大 B. 胎儿宫内感染 C.胎儿慢性缺氧
D. 胎膜早破,脐带脱垂 E. 宫缩乏力
11. 可影响抬头入盆的情况有
A. 羊水过多 B. 腹壁松弛 C. 脑积水
D. 悬垂腹 E. 宫缩乏力
12. 对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加强子宫收缩的办法有
A. 针刺穴位 B. 刺激乳头 C. 脑积水
D. 人工破膜 E.催产素静脉滴注
13. 关于催产素滴注正确的是
A. 子宫收缩不强,可加快滴速,一般不宜超过40滴/
B. 子宫收缩不强时,滴速以子宫收缩力达到持续40~60秒,间隔2~4分钟为好
C. 15分钟观察一次子宫收缩力和胎心
D. 子宫收缩过强,血压升高或胎心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滴注
E. 必须专人监护,随时强调剂量、浓度和滴速
14. 复合显露对母儿可造成的影响有
A. 梗阻性难产 B. 脐带脱垂 C. 原发宫缩乏力
D. 胎儿窘迫 E. 滞产
15. 对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下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 按医嘱给予哌替啶或吗啡肌注
B. 向产妇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取得配合
C. 指导产妇宫缩时作深呼吸、副部按摩及放松技巧,减轻疼痛
D. 更多时间陪伴产妇,稳定其情绪
E. 若发生胎儿窘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剖宫产术准备
16.对于头盆不称者试产中的护理要点正确的是
A.专人守护,关心产妇饮食、营养、水分、休息,以保证良好体力
B.试产过程中可应用镇静、阵痛药以保证产妇充分休息
C.少肝查,禁灌肠
D.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产程进展
E. 注意识别子宫破裂的先兆
17.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有
A. 产力 B.产道 C.胎儿
D.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E.产妇的体质状况
18.产力包括
A.子宫收缩力 B.胸肌的收缩力 C.腹肌收缩力
D.膈肌收缩力 E.肛提肌收缩力
19.子宫收缩乏力常见的原因有
A.精神因素 B.产道及胎儿因素 C.子宫因素
D.内分泌因素 E.药物影响
20.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有
A.体力损耗 B.产伤 C.产后出血
D.产后感染 E.胎儿窘迫
21.关于强制性子宫收缩,正确的是
A.原因是子宫肌功能异常
B.宫缩间歇期很短
C.产妇烦躁不安、持续腹痛、拒按
D.胎方位触诊不清,胎心音听不清
E.出现病理性缩复环
22.关于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正确的是
A.狭窄环可出现在宫颈、宫体的任何部位
B.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
C.可发生在胎体某一狭窄部,以胎颈、胎腰处多见
D.此环不随宫缩上升
E.阴道检查可触及狭窄环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