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8)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翘楚/翘首 连累/劳累 差遣/差强人意
B、对峙/仗恃 河畔/绊脚 绯红/斐然成章
C、渲染/煊赫 剽悍/骠勇 殚力/箪食壶浆
D、沏茶/蹊跷 戏谑/虐待 炽热/博闻强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温哥华冬奥会上,退役两年后重返赛场的申雪和赵宏博为中国取得了花样滑冰金牌零的突破,他们复出这段时间来的感受是怎样一番迭宕起伏?
B、我的家乡是一个民俗汇萃之地,正月里尤以元宵节最为热闹——红灯笼、红对联、大碗肉……一切都让人陶醉在节日的欢快氛围里。
C、讲台上的我常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教师这份职业使我卑微的生命变得无尚荣耀,我又怎敢懈怠、轻慢、敷衍塞责呢?
D、百草园芳草萋萋的后院,是幼年鲁迅的乐园。断墙、菜圃依然保留着;高大的皂荚树那边,也没糟蹋地方,新建了一座亭子,鲁迅先生的塑像端坐在亭中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实在难以胜任分校的管理。
B、我们现在采取及时让利的措施,是为了从长计议,因为消费动力和消费潜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朝一日终将消逝。
C、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他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都挂着一抹真诚、亲切的微笑,让人难以释怀。
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汽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同时,交通事故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B、我市将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在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值班室或治安岗亭,在零散的住宅楼的主要出入口安装电视监控点。
C、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仍然偏低,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求依然保持长期偏紧的态势。
D、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网络世界。
5.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我是您的一名学生,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就要离开贵校了,很舍不得您。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
都说您很严厉,但我觉得您待人慈悲,您像春雨般滋润着我,请教着我,让我知道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我有千万个“谢谢”想送给您,但是我知道这仍然不能够表达我心灵的感情,就让我衷心地祝福您吧!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 将 改为
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补出一句话。(不超过15字)(3分)
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而对翻译实践真正产生深刻影响的理论,莫过于系统功能翻译观。这种理论认为:由于意义表达受制于语言文化背景,寻求翻译的对等实际就是寻求两种语言所在语境的对等,即寻求原文和译文在相同语境中功能的对等。因此,译文要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译文在有差异的语言文字组合中起到在原文所起到的一样作用。例如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将一个民族的习惯用语进行直译,同时对其加以阐释。像《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的“Paper tiger(纸老虎)”,我国现在流行的“卡拉OK”、“e-mail(电子邮件)”以及日本将外来语用片假名进行音译,大抵都是这种翻译观下的翻译实践。从此看来,系统功能翻译观在指导翻译实践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7.自今年1月起到5月中旬,短短几个月之间,富士康已经有9名年轻员工跳楼自杀,而在5月21日凌晨,又有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跳楼,于4时50分死亡。这一系列的频繁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业界乃至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大家都对富士康发生如此频繁跳楼事件的原因有着很多的看法和猜测。
凤凰网“天下被网罗”互动专区就针对此系列事件,向广大网友进行网上投标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用一句话概括调查结果。(1分)
。
(2)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4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
人生存于实况,却与不满足于实况,于是常常产生一种幽微的情意。这种情意有所求,是处于十字街头而向往象牙之塔,这样的情意就是诗情。本此情而创造各种形式的象牙之塔,所创造的就是诗境。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的,即使不会表现,不肯表现或不能表现。而文艺作品中或浓或淡的诗情,或隐或显的诗境,则决定于其品位的雅俗。诗情诗境关系密切,诗情中有诗境,只是还欠明朗,欠固定;诗境画成,欣赏,神游,感受的仍是诗情。深而言之,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如“白云生处有人家”实况中有,是实境,不入诗句就不能具有想象中的纯粹而明晰之美,而诗句只是文字,须经过领会、感受才能成为诗境。因此,谈诗词,兼顾内情外境,可以总称为诗的意境。意境是所想见的一切境,包括不美的和不适意的,而诗的意境不能是不美的,不适意的。
人所经历,如果都称为境,可分为实境、梦境和意境,午饭吃烤鸭是实境,夜里梦见吃烤鸭则是梦境。实境自然是大户,但清规戒律多,如烤鸭,钱袋空空不能吃;梦境就可以,如庄周梦为蝴蝶。但梦境有个大缺点,是醒前欠明晰,醒后即断灭。实境和梦境的区别,前者实而后者虚,前者外而后者内。诗的意境,离实境较远而离梦境较近,因为它也不在外而在内。但它与梦境又有大区别,诗的意境是主动的,而梦境不是。因为是人所造,就可以从心所欲,取舍适意。它是选择之后经过组织的,所以简洁而明晰。别于梦境的繁芜模糊这一点,使诗的意境大有作用。时间短的,吟“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心里会一阵子飘飘然;时间长的,一些所谓高士真就踏雪寻梅去了。如果没有诗的意境,生活要枯燥得多。这样,为诗的意境定性,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它是“现实的梦”。
人,不免于惆怅而言,都是心高于天,命薄于纸,生涯只此一度,实况中无能为力,就只好做梦,以求慰藉聊胜于无。黑夜梦太渺茫,所以要白日的,即现实的梦。诗词的创作或吟读,都是在作白日梦。这或者是可怜的,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希求而不能有既是常事,就只好退而安于其次,念念“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以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之类,以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短时间能够“化”。“化”是移情,移情就是移境。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类,短时间因念彼而忘此的情况就更加明显。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纵使只是片时的“境由心造”。
8.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的。
B.诗情的浓淡,诗境的隐显,决定着文艺作品品位的雅俗。
C.诗情诗境关系密切,总称为诗的意境。
D.诗的意境是美的,适意的。
9.对“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情中已有尚欠明朗固定的诗境,而透过诗境感受到的仍是诗情。
B.外在实境用诗句加以描绘就成为诗境。
C.外在实境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
D.将实境写入诗句,再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
10.从第二段文字看,“诗的意境”的特点有哪些?试加以概括。(3分)
11.“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从文意看,“变”指的是什么?试另举一句诗词作简要说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