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可能导致增加保养次数或缩短寿命,如接触部位肮脏;
④造成顾客安装上的小困难,例如安装托座歪曲;
⑤较大的外观、涂层或工艺不合格,例如涂层有明显的划痕。
(4)D级--不严重(不合格分值1分):
①不影响部件在使用时的运转,保养或寿命(包括对工艺要求上的偏差,如套管太长或太短);
②外观、涂层或工艺上的小毛病,如涂层轻微划痕。
不合格等级的划分,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将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
(1)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标准)是生产者的一种管理规范性质的文件(可编入组织管理标准内),并不是某种产品检验计划的构成文件,而反映某一产品不合格品严重性的分级表才是该产品检验计划的组成部分。
(2)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是根据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标准),针对具体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特性不合格对其严重性分级,分级表应明确列出不合格的项目、状况及严重性级别。表4.4-7、表4.4-8是两种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它是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对该产品的具体化。
(3)掌握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就可以掌握某项产品检验工作的关键,确定采取的检验方式,
如哪些质量特性项目需要专检,哪些可以自检、互检;确定检验的频次和检验的数量;确定哪些项目需要编制检验指导书(规程)。因此,掌握和用好分级表不仅对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效率、降低检验费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产品形成过程的设计,对检验工作的策划及编制有关检验文件(如检验指导书)也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不合格品的控制
(一)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合格品是可能的,重要的是产品生产者应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在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件进货,零部件加工到成品交付的各个环节,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协件不接收、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的目的,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权。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标识的形式可采用色标、票签、文字、印记等。
(3)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零部件号、生产设备等。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作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严防误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