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同管理制度
(一)法律依据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1、概念、构成及形式
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69.在我国,建设工程合同一般包括()。
A.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
B.勘察合同
C.施工合同
D.设计合同
E.项目申请报告书编制合同
【答案】BCD
【解析】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合同等。
2、合同的订立
(1)发包方可总发包,也可以分别发包。
(2)承包方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分包给第三方,但不得全部工程转包,也不得将全部工程肢解分包,禁止分包单位再分包,承包方及分包方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方自行完成
(3)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订立。
( 4 ) 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发包人应当与监理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委托监理合同。发包人与监理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应当依照合同法委托合同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合同的内容
( 1 ) 勘察、设计合同的内容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文件(包括概预算) 的期限、质量要求、费用以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 2 ) 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六、其他管理制度
(一)城乡规划管理
用地必须取得规划许可证
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二)国土资源管理
1、严格建设用地管理
2、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三)环境保护管理
1.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四)安全生产管理
(五)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新增)
随着简政放权的深人推进,对投资项目接住管好和协同监管亟待加强,为此,我国加快建立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
从创新管理入手,围绕既放权到位、接住管好,又服务到位、监管有效,促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的改革目标,通过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制度+技术” 的有效监管。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切实接住管好。
在取消下放核准事项的同时,有关部门要主动协同放权。按照方便办事、就近服务原则,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合理确定下放层级。同时,提高基层承接和监管能力,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突出监管重点。
各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和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建设、审计及行业管理等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准人标准等,重点围绕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环节开展全过程监管。
三是落实监管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 、“ 谁承接、谁监管” 的要求,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四是创新监管方式。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逐步实现非涉密投资项目“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做到全透明、可核査。同时,实施投资项目信息线备案制度。
五是健全约束惩戒机制。
加强在线监测、项目稽察等监督执法和信息公开,设立“异常信用记录” 和“ 黑名单” ,对守法者开设快速通道,对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2019咨询工程师培训招生:含四科精讲班+冲刺班+习题班;包含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老师点评),助力备考
查看详情 | 进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