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针灸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针灸学》章节试题:第1章_第7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13日]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1.B    2.E    3.A    4.D    5.B   6.E   7.A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B  16.A  17.B   18.B  19.B  20.E

(二)B型题1.D 2.B 3.E 4.A 5.B 6.C 7.E 8.B 9.C 10.A 11.D 12.B13.B 14.E  15.A  16.C  17.A   18.E  19.A  20.B.21.E  22.E  23.A  24.B25.B 26.C  27.A  28.A  29.B  30.C  31.B  32.C 33.D  34.A  35.C 36.B  37.C 38.A  39.D  0.C  41.D   42.A   43.C  44.B  45.A  46.C 47.B  48.E49.A  50.E  51.C  52.A  53.B  54.D  55.B  56.D57.A  58.C  59.D  60.A

(三)D型题1.BC 2.AB 3.CD 4.AE 5.CE 6.AD  7.AB   8.BD   9.AC   10.DE 11.BC 12.AC 13.AD 14.DE  15.AC  16.BD  17.DE  18.CD  19.BC  20.BD

(四)X型题

1.ACE  2.ABC  3.A.DE  4.ABC  5.ABC  6.CDE7.AD8.CDE  9.ACE  10.BCE  11.ADE  12.ABDl3.CDE14.ABC 15.CDE16.ABC17.ABC18.ACD19.ADE  20.ADE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人体内外、脏腑、肢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3.与奇经相对,指十二经脉。因十二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称为正经。

4.“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奇经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5.即指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循行特点是都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则合于本经(合)。其作用主要是补充十二经脉之不足,加强表里两经在躯体深部的联系。

6.即指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7.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十二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8.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意是树梢、在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原意是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均有标部与本部。

9.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强调经脉从四肢末端到头面胸腹的联系特点。

10.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分四气街,即胸气街、腹气街、头气街、胫气街。气街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是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部位和经络在头、胸、腹、胫的分段联系。

11.即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胃为水谷之海。“海”,川归聚之所。经络学中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

12.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日:“真气者,经气也。”

13.是针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它是指用毫针、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人体穴位时,所产生的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经脉路线传导的现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二)填空题

1.府藏   支节

2.之所以成   之所以起

3.1973   帛书中

4.《黄帝八十一难经》 《内经》

5.外感热病    经络学说

6.手足末端    头面部

7.十五络脉    浮络与孙络

8.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9.离、入、出、合    体腔深部的

10颃(面)    角(头)

11.腹气有街  胫气有街

12.血海     水谷之海

13.四肢     头、胸、腹

14.上下部位    两极间

15.大敦    玉英、膻中

16.沟通肢窍    保卫机体

17.营阴阳    利关节者

18.入舍于经脉    散于肠胃

19.腰背委中求    面口合谷收

20.辨证归经      针灸治疗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