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
问题:6-226
(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1)答:
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
(2)答:
无法定义务。理由:
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可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父母无法定义务为其偿还。
46.某市发生狂犬病疫情。一天,甲出门上班,猛回头发现一犬紧随其后,吓得拔腿飞跑,犬在后猛追。甲慌不择路,跑进一条死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尽头只有一扇木门。甲回头一看,犬已快到近前。甲使出吃奶的劲撞开木门,将已到近前的犬关在门外。
问题:9-370
(1)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为什么?
(1)答: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得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
构成条件: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
(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2)答:
构成紧急避险。理由:
甲的行为符合上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故属于紧急避险。
上一篇:自考法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练习八
下一篇:自考法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练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