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管理类 >> 个案社会工作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个案社会工作》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10日]  【

  6、家庭访视注意:

  1、家庭访视应在工作者与案主建立关系的早期进行;

  2、 要明确访视的目标和内容,确定访视对案主的需要和影响

  3、访视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访视的准备通知和安排;访视过程中会谈要领 访视结束和下次访视安排;访视结果的评价和记录

  4、访视时间:以家庭接受为前提,选择家庭成员都方便的时间,提前告知家庭成员,有弹性地结束会谈。

  5、工作者的态度:社工态度友好诚恳;社工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不要批评,也不要随意褒扬;不能做检查式的调查,不能强迫成员回答问题。促进家庭成员沟通时,避免特别袒护任何个人或一方。

  7、接案时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

  1、生理准备:健康状况;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放松的姿态、亲和的表情;良好的外表。

  2、生理准备:“安静”,重点应在案主身上;健康的专业自我:自信、开放、热情;认真对待每个案主

  3、物理环境:房间条件:私密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将打扰和分心的可能性降直最低;

  私密性和舒服是成功面谈的中心条件;如果条件好的话,隔音和有另外出口更好;

  令人愉快的、采光好的、舒服的房间,并能隔绝外界噪音和干扰。

  时间:准时开始,按时结束

  4、安排座位:座位反映了社工和案主的风格;允许案主领自由选择座位;案主选择座位会发现一些线索

  5、录音、录像:要对案主录音或录象时,应征求案主的意见; 在案主不知情时记录面谈严重侵犯了案主的权利;向案主解释记录将来可能的用处和将被怎样成放、处理和最终被销毁是非常重要的

  8、提问的技巧(纠错题)

  1、围绕案主的关注点提问;

  2、提出问题后,要给案主必要的时间来回答;

  3、一次提一个问题,堆积问题会“压迫”案主,他可能回答最不重要的问题。

  4、尽量避免指责性、评判性的问题,指责性的提问令人产生防卫心理。

  5、提不要提漫无边际的、目的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帮助案主具有实质意义。

  6、提问时将注意力放在案主身上;

  9、记录的目的:

  1、提供服务的证明:以记录文件有系统地呈现机构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服务成效,记录社会各界对社会资源使用的情形,提供服务社会的证据,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2、持续服务工作:个案是一个过程,社工同时对多个案主服务,记录每个个案的情形,不致于错误和混淆。

  3、服务品质的掌握:记录是处理案主问题所必须的工具。可以检视资料收集的方向、问题诊断的正确与否、处理方法是否妥当等。及时改进社工不适当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以保障案主的权益。也可避免错误的印象和引导。

  4、工作者的思考:会谈后立即记录,不仅可以作自我评价,增加专业技巧,而且也能发现会谈中遗失的重要因素,以便弥补等。

  5、督导者的查阅:督导者评估社工的服务类别、品质和程序是否违反机构政策和范围,是否损害案主的利益,同时也了解社工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情况,以便针对其情形给予指导,促进社工的成长和独立。

  6、专业间的沟通:在转介、协调、个案研讨、或团体治疗时,记录是重要的媒介。

  7、是否适合提供服务:记录在行政上是翔实的资料,判定适合为案主提供了服务。

  8、法律行动中的机构自卫工具:一旦发生案主对社工的服务有疑问,并诉诸法律时,如果社工的处理方式和过程都有翔实的记录,提供给专业协会判断的证据。

  9、治疗的工具:与案主“共享”记录的好处:减除案主的疑虑,更放心地倾诉心中的秘密;使案主更客观平静地检视自己的问题和改善的程度;

  10、教学的工具

  通过记录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传授把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学习的材料。

  11、评价与社会研究

  机构不仅对案主负责,也要对社会尽责,记录是机构实施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各种统计和分析,实施量的研究或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质的研究,以发现服务对象的特质、问题特征和服务成效等,为机构寻求服务的案主群体,进行整体性的统计分析,促使社会了解目前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的可能倾向,为制定社会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简化版(促进工作者思考,提高工作成效;有利于服务的持续;有利于正确的诊断;有利于督导;有利于服务计划和目标;有利于和案主的有效沟通,持续良好的专业关系)

  10、查默斯的贡献:

  1、做了大量的访谈工作,强调对每个案主给予足够的关注,体现了社会关注个别化的精神。

  2、注重对案主精神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改造,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救济,体现了助人自助的精神。

  3、强调要尽可能地调动案主的天然资源

  4、提出了“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被认为是对个案改造方法的最早归纳。

  5、注重对友好访问员的挑选和训练

  11、情感转移对个案专业关系的影响:

  移情:

  正移情:案主把社工视为抚养者,他会向社工“要东西”,要社工陪他、疼他、哄他,案主缺乏成长的动力。如果社工 打破这种依赖关系,案主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打破依恋关系案主永远不会学习负责。

  负移情:讨厌或害怕社工 ;案主会防卫、小心,不愿意表达;会测试社工;社工经常会被激怒,应避免掉进陷阱,小心被案主操纵。

  移情反应不适当的处理和疏解,会大大损坏专业关系的形成于服务目的的达成。

  反移情:正向的:过分保护案主;案主无法学习处理伤痛、焦虑等必须面对的问题;恐怕案主会生气、愤怒,以致社工的态度很“仁慈、温和”;案主生气时,社工不敢对质;案主会利用生气来控制、操纵社工,治疗的效果十分肤浅。

  负向的:社会工作者排斥案主,对案主不公平,使他得不到实际的帮助。非常需要案主的认可和赞美。社工会对案主的不满而焦虑、痛苦;过分认同案主或其他问题 失掉了社工的客观立场;产生浪漫或与性有关的感受和做法,专业的错误;

  12、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关心他人: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信念;是社工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社工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出对案主的关系

  2、承诺与责任:当工作者决定接案,等于向案主做出了某种承诺,即工作者愿意尽力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工作者就此对案主负起了一份责任 。如,全力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替案主保密等;对案主而言,在专业关系中的职责常包括合作、适度表达自己、开放且诚实地提出问题、完成作业等。

  3、接纳与期望:接纳:就是接受案主这样一个人,接受他的优缺点和言行举止,而不去批评或怀疑他;期望是个案工作者的正向希望,表明工作者对案主改变的坚定信心

  4、同感:个案工作者设身处地,站在案主的立场上,以案主的参照框架来体会案主的内心世界,尊重案主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将自己的感受正确地传达给案主。可降低抗拒和冲突,并促使案主做有效的成长和改变。

  5、真诚与一致:不虚假欺骗,不戴面具,不使用策略;开放自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恰当的表达方式。

  6、权威和权力:专业赋予的特性;影响案主的手段;不是操纵案主的力量;

  7、目的:助人以满足案主为主;不能利用案主;不能剥削案主

  论述题

  结合个案的发展历程,对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认识?

  1、非指导性治疗阶段:1940-1950,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的《辅导与心理治疗》以书提出了有关人本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

  2、当时人中心阶段:

  3、治疗的条件阶段:

  4、以人为中心的治疗阶段:

  相关的补充:

  危机介入:对于生活危机状态中的人施与短期性处理的方法,可以提供继续的帮助,以协助一个人在危机情况下重回身心平衡。

  危机:由于个人生活中的压力或突然事件使某一个人原有的满意的功能有所改变导致出的不平衡或是去稳定的一种状态。

  对危机的认识:1 危机情境的性质反映的是个人对目前压力的认知经验,而非个人病态。2.危机是暂时的,且有特定的发展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3.危机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但记过各不相同。

  介入目标:1.增进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人比危机前有更高的能力,冰可以预防类似的危机发生。2.个人面对危机时至少能恢复以往处理问题的能力。3.个人在危机介入中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以往差,必须主动提供协助,使其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发挥功能。

  介入原则:1.及时处理 2.先处理危险并注意案主可能潜在收到的伤害和自我伤害 3.尽快与案主建立委托与信任关系,并帮助案主宣泄情绪给予支持 4.重点帮助恢复功能而不是解决问题 5.聚焦在目前问题上,暂不处理与危机无直接关系的问题 6.拟定明确可搭乘的目标 7.工作员可担任主导角色 8.危机介入要富有弹性。

  论述

  14、人本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二、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求助者的主管经验世界、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三、治疗方法和技巧;①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②注重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爱、保持独立性)③注重个案辅导过程④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四、求助者改变过程;①求助者不愿表达自己②求助者开始流露自己的感受③求助者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④求助者开始体会自己当下的这种感受,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框架⑤求助者以现在的方式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体验中的矛盾逐渐能够面对⑥求助者直接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体验展开的过程中,意义和感受的分化鲜明⑦求助者在治疗关系内外都能体验到新的感受。

  五、贡献和局限;①贡献(人本治疗模式提供理解个案工作的新的视角、强调从求助者的角度理解求助者、注重工作的品格以及工作者与求助者的融洽接纳的合作关系)②局限(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缺乏依据、忽视个案辅导的技巧)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