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大学语文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记叙文部分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21年1月17日]  【

  二、多项选择

  1.下列《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五组事物,两者之间构成类比关系的有

  A.种树之道与治国之理

  B.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

  C.“他植者”种树与“长人者”治国

  D.郭橐驼种树与“长人者”治国

  E.种树“爱之太殷”与治国“好烦其令”

  2.《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对项羽的批评意见有

  A.不重情

  B.不师古

  C.不觉悟

  D.不自责

  E.不善用人

  3.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

  A.史学家

  B.医学家

  C.文学家

  D.地理学家

  E.思想家

  4.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所体现的赋体的特点有

  A.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B.语句骈俪,对仗工整

  C.骈散相间,平易自然

  D.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E.用韵自由,时疏时密

  5.《垓下之围》中的场面描写有

  A.一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B.反复弹剑而歌求知己

  C.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D.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

  E.嗔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6.《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喻指的是

  A.广纳门客策士

  B.再三弹铗而歌

  C.尽烧债券市义

  D.游说西梁张势

  E.立根基于封地

  7.关于《马伶传》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篇人物传记

  B.借此讽刺朝中权奸

  C.采用倒叙方式

  D.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

  E.文章主题在对比反衬中凸现出来

  8.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爱尔克的灯光》中所写到的象征性灯光有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

  B.哈立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大街上亮起的一排排“路灯”

  D.大海上一个个隐隐约约的“灯塔”

  E.十八年来照亮我道路的“心灵的灯”

  10.《都江堰》中写都江堰水流的声音,“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排比

  E.借代

  11.下列《我与地坛》的语句中,作者借“我”之口,对母亲的心理作直接描写的有

  A.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C.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D.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E.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12.从《垓下之围》中所引申出来的成语有

  A.四面楚歌

  B.狡兔三窟

  C.功亏一篑

  D.霸王别姬

  E.羞见江东父老

  13.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

  A.《容忍与自由》

  B.《我的世界观》

  C.《都江堰》

  D.《蚂蚁大战》

  E.《香市》

  14.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有

  A.欧阳修

  B.韩愈

  C.柳宗元

  D.苏轼

  E.司马光

  15.《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内容有

  A.为许远辩诬

  B.在辩诬中补叙许远的英雄事迹

  C.颂扬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勋

  D.补叙南霁云的英雄事迹

  E.补叙张巡的英雄事迹

  1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

  A.10篇“表”

  B.8篇“书”

  C.30篇“世家”

  D.70篇“列传”

  E.12篇“本纪”

  17.《香市》的艺术特点有

  A.透过香市今昔变化看农村经济凋敝,以小见大

  B.通过香市今昔变化来表现主题,对比十分鲜明

  C.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层次特别清晰

  D.结尾处以香市主角的转移暗示主旨,画龙点睛

  E.武术班高级但看客反少,铺垫反托手法有力度

  18.《蚂蚁大战》的艺术特点有

  A.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B.场面描写突出中心画面

  C.整体以象征寓托深意

  D.整体将蚂蚁与人类类比

  E.整体将蚂蚁拟人化

  19.下列作品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有

  A.《种树郭橐驼传》

  B.《秋夜》(象征)

  C.《爱尔克的灯光》(象征)

  D.《我与地坛》

  E.《蚂蚁大战》

  20.《我与地坛》展现母爱的方式有

  A.无声有情的行为描写

  B.四季景物的隐喻象征

  C.借“我”之口作心理描写

  D.真切传神的肖像描写

  E.“我”的思念作侧面烘托

  三、词语解释

  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2.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马伶传》)

  3.弱管轻丝,竹肉相发。(《西湖七月半》)

  4.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垓下之围》)

  5.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6.孟尝君就国于薛。(《冯谖客孟尝君》)

  7.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种树郭橐驼传》)

  8.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先妣事略》)

  9.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张中丞传后叙》)

  10.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

  11.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西湖七月半》)

  12.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

  13.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14.年十六来归。(《先妣事略》)

  15.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16.期山东为三处。(《垓下之围》)

  17.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先妣事略》)

  18.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种树郭橐驼传》)

  19.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20.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21.强留之,具食与乐。(《张中丞传后叙》)

  22.愿王孰图之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

  24.直夜溃围南出(《垓下之围》)

  25.项王军壁垓下。(《垓下之围》)

  26.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7.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围》)

  28.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2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垓下之围》)

  3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32.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先妣事略》)

  33.耻其技之不若

  34.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35.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种树郭橐驼传》)

  36.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先妣事略》)

  37.居有顷,复弹其铗(《冯谖客孟尝君》)

  3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前赤壁赋》)

  39.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传》)

  40.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先妣事略》

  四、简析题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盂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选自《冯谖客孟尝君》

  (1)冯谖与孟尝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曰“客无好”、“客无能”的目的是什么?

  (3)冯谖、孟尝君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4)“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表现了孟尝君的什么心态?

  2.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请回答:

  (1)项羽慨叹“天之亡我”,说明了什么?

  (2)项羽为什么要将宝马赠与亭长?

  (3)指出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3.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请回答:

  (1)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这里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方法?

  (3)这里揭示了都江堰的何种精神?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前赤壁赋》

  (1)这里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

  (2)这种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3)这里主要借用哪两种景物来抒情说理?

  (4)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孺人之昊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选自《先妣事略》

  (1)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哪些品德?

  (2)文中为什么要写“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3)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叙事特色?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

  (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2)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

  7.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自刎而死。

  ——选自《垓下之围》

  (1)这里表现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项羽整体形象有何作用?

  (2)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3)写乌江亭长的行为和言语,对刻画项羽性格有何作用?

  8.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选自《秋夜》

  (1)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夜的天空,”的寓意是什么?

  (3)从哪里可看出这夜空对民众的迫害?

  (4)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9.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民族。

  ——选自《都江堰》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本段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比较?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可是,我不敢同他谈翻译技术,因为我们两人的翻译方法不很相同。一则因为他译的是法文著作,从原文译,我译的都是英文转译本,使用的译法根本不同。二则我主张翻译只要达意,我从英文本译,只能做到达英译本的意。英译本对原文本负责,我对英译本负责。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他屡次举过一个例。他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场有一句“静得连一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但纪德的法文译本,这一句却是“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他说:“这不是译错,这是达意,这也就是传神。”我说,依照你的观念,中文译本就应该译作“鸦雀无声”。他说“对”。我说:“不行,因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话中不用猫或鸦雀来形容静。”

  ——选自《纪念傅雷》

  (1)“傅雷”是个什么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2)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这表现了傅雷什么性格特点?

  (4)这段文字与全文表现的傅雷的性格是什么关系?

  11.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昔“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1)“往昔‘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说明什么?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手法?

  (3)重兴“香市”的是小商人,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说明什么?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