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趣味世俗化:是指大众所欣赏的、感兴趣的都是尘世的、现世的东西,而对具有超越性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敬而远之,对物质文化的审美需要特别多,对精神文化的审美需要则不强烈,人们注意得更多的是美物、美食、美饰和美容。
37.悦志悦神:是指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它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而产生的愉悦。
38.审美鉴赏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它包括审美鉴别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两个方面,即包括:其一,是审美主体对事物的美和丑的分辨能力以及对美的形态、类型与程度的识别、判断能力。其二,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领悟和评价能力,即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39.生态美育:是指利用生态环境的美化对人们进行的审美教育。如环境的绿化、噪音的消除和减弱、空气的净化、气候的改善、空间的扩展等等,使人们在优美的生存环境中受到审美教育。
40.前审美时期:指少儿O~3岁这一阶段,也就是少儿的乳儿期与婴儿期。这一时期,少儿在美学上的特点是,还没有与审美活动建立基本的联系,他们仅仅是通过符号活动为以后的审美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41.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所起的作用有:
第一,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健康人格是对以前所有片面人格的超越,是对理性人格的超越,因此,对于健康人格来说,光有理性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美育恰好就是一种感性教育,因此,美育能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
第二,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美育是一种协调性的教育,它是沟通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它不是通过压抑人的其他心理机能来求得感性的片面发展的,而是通过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相互作用,感性和理性的相互协调,从而塑造健康人格的。
4 2.健康相对稳定的标准是什么?
答:(1)匀称、适中、合比例的体形;
(2)富有弹性、发展均衡,分布合理的肌肉;
(3)红润光泽、平滑柔韧的皮肤;
(4)灵活敏捷,端庄优雅的姿态和动作等;
总之,健、力、美的融合,是人体美的体现。
43.学校美育的形式包括哪些方面?
答:学校美育实施的形式大致有三种:即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与学校环境的美育。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方式,各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也不同程度地具有审美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课程中的审美因素,使美育贯穿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学校环境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美育的一种方式,学校环境的美育大致有校园美化、室内美化两个方面。
44.教师审美素养区别于一般人的审美素养的专业特征是什么?
答:教师审美素养的专业性,主要是指它注重个体审美技能的自我锻炼、培养和提高。
教师审美素养区别于一般人的审美素养的具体特征是:
(1)美育是形象而具体的教育,没有对审美对象的形象表现能力,没有一定的形象感受能力,教师既无法从事具体的美育教学,也无法在其他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掌握“以美育人”的独特手段。
(2)操作层面的审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得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而真正得到启迪、充实和升华,实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