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定义: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白带与白浊的鉴别:白浊是指尿道流出混浊如米泔样的分泌物,多伴随小便排出,或伴小便淋漓涩痛。
带下生理现象: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特点:血性-浆性-白色
病因病机
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外热:火热、湿热入侵血室;热毒结聚冲任胞中;过食辛热温补。内热:阴虚生内热;七情因素
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病机: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诊断概要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
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
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
色黄,质稠——湿热
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
恶露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
紫黑有块——血瘀
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脉诊
月经脉——滑利为常
带下脉——一般常脉
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
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
妊娠病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孕激素试验:停药后有撤退流血,I度闭经;停药后无撤退性流血:①II度闭经,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落;②子宫病变所致闭经。
治则:虚-补而通之:补肾、健脾、养血等滋其化源,充养冲任血海。实-泻而通之:活血、理气、化痰等疏通冲任血海。
注意(1)他病致经闭者,先治他病(2)闭经虚多实少,忌盲目破血通经(3)时时顾护阴血,用药不可过于辛温香燥(4)常须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5)调周促排卵,不可经行即停药,可选用中药周期疗法。
证治:肝肾不足――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渐至闭经带下甚少,甚则全无,阴部干涩。 肝肾虚损证候。舌淡苔薄脉沉细弱。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归肾丸
气血虚弱――月经后期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 气血亏虚证候。舌淡苔少或薄白脉沉缓或虚数。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因思虑过度营阴暗耗者—柏子仁丸
阴虚血燥――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阴虚血燥证候。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加减—阴煎
气滞血瘀――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骤然停闭。气滞血瘀证候。舌黯苔薄白脉沉弦。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月经延后渐至闭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痰湿证候。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祛痰除湿,活血通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
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黄体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无声区,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MRI 、CT检查。
胎动不安-胎动不安患者阴道出血伴有腹痛时,应与痛经伴月经后期相鉴别。胎动不安有停经史和妊娠临床表现,小腹痛轻、阴道出血量少于经量,可有腰酸、小腹下坠感。HCG阳性;B超检查可见孕囊在宫腔内,胚胎发育与停经天数相符。痛经的腹痛较明显,出血量较多如月经量,且无妊娠临床表现。
堕胎小产-堕胎、小产有腹痛较剧和阴道出血与痛经相似。堕胎、小产有停经史、妊娠临床表现,小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血量由少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口开大或宫口有组织物堵塞;或胚胎排出后,子宫大小接近正常。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肠痈腹痛相-正值经期急性发作的肠痈腹痛,可与痛经混淆。肠痈腹痛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血液分析等可作鉴别。
辨虚实: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多属实证;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属虚证。疼痛剧烈,拒按属实;隐隐作痛,坠痛,喜按属虚。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痛连腰骶病多在肾。
治则:调理冲任胞宫气血。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迅速缓解消除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气滞血瘀-经前、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或多或少,经血有块,块下痛减,舌黯瘀斑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行滞祛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经行小腹冷痛,喜热,经量少,色紫暗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治法:湿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暗淡,舌淡胖苔白润脉沉。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方药:金匮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湿热瘀阻-平时小腹隐痛,下腹结块,经期加重,灼痛难忍,拒按,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粘,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或伴低热绵绵,舌质紫黯或红,舌黄腻瘀点苔黄脉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空坠感,喜按喜温,经量少色淡质薄,舌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元胡
肝肾亏损-经行或经后小腹绵绵痛,经量少色淡暗质薄,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益肾养肝
缓急止痛。方药:调肝汤。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带下过少指带下量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主要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辨病要点: 带下量异常增多及色、质、气味的变化 。辨证要点:多属湿邪为患。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秽臭者为实、热;带下量多、色淡质稀无臭者属虚、寒。
治则:除湿为主。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治肝——宜疏、宜清;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
脾虚-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 脾虚湿困证。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湿蕴化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止带,用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肾阳虚-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精止带。方药:内补丸
阴虚夹湿-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阴虚内热证。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呈豆渣样,外阴瘙痒+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止带方。湿浊偏盛者,用萆薢渗湿汤加苍术藿香
热毒蕴结-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稠,臭秽难闻+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樗白根皮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