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母亲去沟里洗最后一次扯回来的稗子。洗得干干净净。稗子一身绿,比长在田里还水灵。嫩一点的,母亲细细切碎,拌上米糠,捧给猪吃。但两头大白猪吃惯了父亲煮的稀饭,只吃了两口。母亲又捧给鸡,鸡也不吃。母亲只好把它倒进粪堆。过了一二十天,种秋豆要肥,她拿木棍扒开一看,稗子还是绿的,还是稗子的样子。不得已,她又把粪堆封好,打算再过两三个月,拿来种冬麦。
老一些的,母亲扔在院坝里。晒几天,稗子轻飘飘的,能飞起来。有一天,我在灶上做菜,母亲帮忙烧火。她塞了一大把稗子在灶膛今年,母亲满七十岁。她也许是村里最后一个扯稗子的人。但她还会扯下去。稗子也会长下去。
吃了稗子几十年亏的她,不会躲开。
吃了她几十年的稗子,也不会躲开。
倒是我们这些人,好像吃了多大亏似的,躲得远远的,给自己母亲17.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稗子?其作用是什么?(3分)
但过了端阳,它就憋不住了,使劲蹿个子,冒出头来。
用拟人手法写稗子,(1分)用“憋、蹿个子、冒头”几个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稗子疯狂生长的状态。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母亲面容苍老;母亲一生勤劳;母亲性格固执;母亲依恋故土;母亲比较孤独。(4点即可)
19.文章题目为“稗子不会躲开”,为何却花很多笔墨写母亲?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
本文的线索是母亲扯稗子(或稗子是母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写稗子不会躲开,实则写母亲不会躲开,(1分)目的是突出母亲的固执和坚守。(1分)
20.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5分)
“躲得远远地”写出了青壮年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的现状;“空荡荡的家”写出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都孤独地生活着;“空荡荡的村庄”写出部分地区的农村因人员大量外出,导致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来源:学#科#网Z#X#X#K]
七、综合性学习。(6分)
21.我市某初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内容 比例[来源:Zxxk.Com] 对象[来源:学科网ZXXK] |
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 |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 ||||
3次以上 |
2-3次 |
0-1次 |
60分钟以上 |
20-60分钟 |
20分钟以下 | |
男生 |
42% |
50% |
8% |
14% |
24% |
62% |
女生 |
38% |
45% |
17% |
10% |
20% |
70% |
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3分)
该校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普遍较短;相对而言,该校女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比男生差(或该校女生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比男生少,每次锻炼的时间普遍比男生短。)(一点2分,两点3分)
(2)该校准备开展以“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体育锻炼周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
加强体育锻炼,争做阳光少年;我运动,我快乐,我阳光;阳光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健康为船,运动为帆,驶向阳光的彼岸。(内容2分,修辞1分)
八、作文。(40分)
22.请以“你用 ▲ 温暖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