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真题 >> 山东语文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_第10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7月4日 ]

  乙文:

  卜式,河南郡人。把种地放牧作为谋生手段。当时汉朝正和匈奴战争,卜式就上书给武帝,愿意捐献出一半家财帮助边境上的战争。武帝就派遣使者问他:"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懂得做官,不想做官。"使者又问:"你家里难道有冤情,你想申诉冤情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和别人没有争执,同乡里生活贫困的我就借钱借物给他,行为不端正的我就教导他,我所居住的地方的人都喜欢听从跟随我,我有什么缘故被别人怨恨呢?"使者又说:"如果这样,那么先生究竟想要什么呢?"卜式就说:"当今天子进攻匈奴,卑臣愚昧地认为贤能之人应为民族气节而死,有钱有物的应捐献出自己的财物,只有这样,才能消灭匈奴。"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见识浅薄、目光短浅/见识浅薄、目光短浅,故A相同;

  B.拜访/回头,故B不同;

  C.答应/赞同,故C不同;

  D.派遣/出使,故D不同;

  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介词,在/介词,比,故A不同;

  B.连词,就/连词,就,故B相同;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故C不同;

  D.介词,把/介词,因为,故不同;

  故选:B(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苟全:苟且保全。于:在。闻达:出名

  句意: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②重点词有:生:一生亡:同"无",没有。争:争执

  句意:我一生和别人没有争执。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句意为:同乡里生活贫困的我就借钱借物给他,行为不端正的我就教导他。故可划分为: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文中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并从文中找出答案。【甲】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着"报先帝忠陛下"的至诚忠爱之情,汉朝名将霍去病征战匈奴有功,汉武帝要给他造一栋大宅,霍去病不要,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清人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的见识与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诸葛亮和卜式都能为国分忧,具有忠君爱国的特点。

  答案:

  (1)A

  (2)B

  (3)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②我一生和别人没有争执。

  (4)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5)①报先帝忠陛下②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③忠君爱国

  10.【分析】文章以折叠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的例子,引出对"折叠"内涵的阐释。作者分别从"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指出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阅读全文,可知本文的论题为: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再结合主体内容,以及文末句"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可以确定本文的标题即为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分论点的补充。本文第一段以类比的方式引出论题,接着二至五段分别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根据其他三段的结构内容来看,首句即是对本段内容的总括。所以根据第五段内容,用"'折叠'是……"的格式写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根据本段分析的内容与所举的事例,可见主要论述了"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第二段,其中主要写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带领红军"四渡赤水"的光辉战例,是举例论证,以此取胜的具体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折叠"就是智慧的迂回。

  (4)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根据本段的分论点,以及其中所举的王羲之练就"天下第一行书"的事例,举出多次智慧而有变化的重复,最终在某一方面取得光辉成就的名人事例即可。比如达芬奇画蛋,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答案:

  (1)要善于"折叠"自己。

  (2)"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3)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用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的结论,证明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4)示例:达芬奇画出惊世之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就是因为他在学画初期不断的画蛋,在画蛋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细腻的画笔表现事物最生动独特之处。

  11.【分析】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写窗外的争吵声让我无法写作,便起身外出观看;第二部分(③~⑥),写我劝说磨刀师傅与老太太反补抱怨,交谈中了解了磨刀师傅生活的不易。第三部分(⑦~⑧),写我帮着磨刀师傅招揽生意,并回家找出四把生锈的刀剪让他磨;第四部分(⑨~⑩),写磨刀师傅捡到购物卡到处寻找失主,让我心生敬佩。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质朴、真诚、诚实的磨刀师傅的深情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可先找出"我"对磨刀师傅态度的语句,然后从中提取关键词作答。文章第④段,在磨刀邵师傅与老太太都不愿让步,二人不欢而散后,"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可提取"埋怨"作答。在了解了邵师傅的遭遇后,我对他表示同情。最后磨刀师傅坚决不多收我的钱,并四处寻找购物卡的主人,"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可提取"难以平静"作答。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第一句根据前文情节,可知他瞪我的直接原因是"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再根据后文我与他交谈的内容,可知他不愿让价的原因是怕大家都来磨,"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所以这里的"瞪"表现他对我不理解他生活收入不易的气愤。第二句"瞪"是因为我劝他将捡来的购物卡自己拿去用,他觉得自己受到的侮辱。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第七段,写邵师傅在给中年妇女磨完刀后,提醒她"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可以看出他为人的善良;第八段我要将找不开的五十元钱都给邵师傅,他宁可去奢侈的买一瓶矿泉水找也不愿收下,表现了他为人的朴实,不贪财;"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可以看出他为人的节俭;第九段写邵师傅四处寻找购物卡的失主,表现了他的拾金不昧,为人诚实。(4)本题考查叙事角度的分析。文章以"我"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我"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与参与者,能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还能以"我"的行为来对邵师傅的为人起到陪衬作用,突出他身份普通却具有不平凡的精神。

  (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结合前文内容,可以看出结尾处,"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是因为看似平凡普通的邵师傅,以他的言行震撼了"我",让"我"无比的感动。所以此处描写"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是为了突出"我"对邵师傅印象的深刻,"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优美的环境,表达"我"为认识这样一位有高贵精神的普通者而喜悦。

  答案:

  (1)埋怨;难以平静

  (2)①对我不理解他生活收入不易的气愤;②对我侮辱了他的人格表示不满。

  (3)①善良,为他人着想:表现在中年妇女的刀磨好后,提醒她这刀很锋利,使用要小心;②朴实节俭:不多收我给他的钱,买来的一瓶矿泉水像宝贝一样看待;③拾金不昧,有自尊心情:捡来的购物卡四处寻找失主,我劝他自己用时,他感觉受到了侮辱。

  (4)①增加内容的真实性;②以"我"的心理与行为陪衬邵师傅为人的诚实;③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对邵师傅的评价,为表现中心服务。

  (5)渲染美好的气氛,表现"我"心情的愉悦,以邵师傅的磨刀声犹如还在耳边回响,表现邵师傅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之深,震撼力强,突出文章的主旨。

  三、应用(共10分)

  12.【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解答】(1)本题考查构图要素分析。题干提示了该徽标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这是思考的基本方向。该图形整体上为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整体是一个"文"的变形,"文"上有一口鼎,下半部分是一双呵护的手,鲜明体现文物保护的主题。

  (2)本题考查图形寓意阐述。第一个要素是"文"字的变形,显然与"文物"这一主题相关,双手显然寓意的是呵护,表达出爱护文物的理念;鼎显然是文物的典型代表,非常直观。

  答案:

  (1)构图要素有:上半部分整体是一个"文"的变形,"文"上有一口鼎,下半部分是一双呵护的手。

  (2)示例:"文"字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又具有极强的图形效果,体现了文物这一主题;两手呵护的造型,寓意人人参与,大家共同保护文物。鼎是中国古代文物的典型代表,能鲜明展现文物保护的主题。

  13.【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这是一道文字探源的题型,这道题考生接触比较少,所以必须仔细琢磨题干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根据《说文解字》对"信"字的解释,可推测出其本意为:语言真实。此题有一定难度,关键要抓住所给条件答题。

  (2)本题考查词语积累。这道题考查的范围很广,让学生都复习到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在日常的学习中,见到新词语就要注意字形字音字义,将其把握住,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新词要查字典加以把握。含"信"字的成语很多,如:信以为真,半信半疑,难以置信等等。

  (3)本题考查颁奖词的仿写,做好本题需要了解所写人物的主要事迹,并且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应该抓住本题应该抓住诚信老人江新波起早贪黑,靠辛勤劳动偿还巨额债务的事实,更要理解其坚守诚信的精神品质。

  【解答】答案:

  (1)语言真实。

  (2)示例:信以为真

  (3)示例:披星戴月,劳碌十载,只为偿还巨额债务;失去儿子的痛,化为替子还债的愿。他用老百姓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诚信"的含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大写的"诚信"二字。 四、写作(共60分)

  14.【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意在考查学生多角度理解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主旨,同时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细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主旨来。由材料可知,不管疲惫时,痛苦时,开心时,孤独时,我们都不能放弃心中的梦想,一定要坚持前行,始终相信梦想终将会实现。以此为主旨,写人记事,议论说理均可。

  【写作思路】

  拟题:从未停止。

  文体:记叙文。

  主旨:对梦想的坚持与守望。

  思路:首段以倒叙的写法,点出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且自己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主体部分记叙自己从小立下梦想之初,然后一直努力坚持,如今即将毕业,但我追逐梦想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末段展望未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写作手法:应注意选材的详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注意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首段和末段可各用一个点题句形成首尾呼应。

  【解答】【例文】

  从未停止

  我撩开云雾,想看清前方的路途,没想到云雾的下一层依然是云雾,我看不清方向,像一个迷路的小孩找不到家。不知道前方等着我的有哪些挑战。我迷惘了,把头埋在腿上,暗暗的哭泣……

  我抬头仰望天空,看见的天很蓝,白色的云仿佛在飘,形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卷。我的青春,我的梦,将在这一刻开启。

  以前,我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总是走一步看一步,使我很迷茫,遇到了问题也总是模模糊糊的应付过去。有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说大概不知道吧。很可笑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她有一个很美丽的梦想﹣﹣当芭蕾舞演员。她很努力的练功,每一天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可是天降灾祸,一场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她不能实现她的梦想了。女孩变得郁郁寡欢,对生活放弃了希望。她的母亲看见女儿此时的状态心情也不好,她找了很多残疾人励志的故事,每天念给女儿听。女儿起初对这些都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睁着一双没有任何色彩的眼睛,活生生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布娃娃。可是,母亲没有放弃,她依然给女儿读着故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的眼睛闪过一丝光芒,被细心的母亲捕捉到了。母亲燃起了希望,女孩一天天好起来。直到现在,女孩已经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她说她想当一名作家,写很多的故事给那些像她当初一样对生活失望的残疾人,鼓励她们好好活下去,这就是她现在的梦想。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为女孩而感到骄傲,她曾有一个很美丽的梦想,虽然她永远实现不了这个梦想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追梦的脚步,而是一直为了这个梦而拼搏着。

  我相信或许你现在正在为梦想而奋斗,也或许像我一样在追梦的路途上迷茫着。但是我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不要停下脚步!

  后记:

  我或许看到了,看到了梦想之灯在为我指引前方的道路,我不会放弃。也不会停止﹣﹣在这迷雾中,我找寻属于我的前方。

  小编推荐:全国2019年中考成绩查询时间|查分入口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中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