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
序号 |
年份 |
主要大事 |
① |
1863年 |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 |
② |
1865年 |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
③ |
1872年 |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
④ |
1875年 |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 |
⑤ |
1895年 |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⑥ |
1901年 |
代表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作为改革者,他的变革行为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推动作用?(2分)被贬为“卖国贼”,其外交行为的结果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大约550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亿万美元。其中,中国军民死亡达2100多万,中国经济损失达6千亿美元。
---------中新《香港文汇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3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分)
18.(10分)综合探究:“农,天下之大本。”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十分重视调整、发展农业,以改善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1)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2)孙中山将材料二阐发为“三民主义”,材料中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是什么?(1分)
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
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
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3)“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突出特点
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3分)
材料五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
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
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根据材料五,回答为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使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