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福建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0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9日 ]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磨成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蜡烛燃烧 D. 汽油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 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 “生态君山,荷香天下”.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到芳香四溢.

  解答: 解: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C.

  点评: 凡是闻气味这一类问题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都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4.(3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分)(2009•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 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一般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解答: 解: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通常指的是元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中含有的成分的属性方面的问题.

  6.(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N2 B. He C. O D. 2Fe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N2表示一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

  B、He表示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故B正确;

  C、O表示一个氧原子,或氧元素,故C错误;

  D、2Fe表示由2个铁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难度较小.

  7.(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