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10.B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根据第一段介绍内容写出其危害即可。注意语言简练。
8.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顺序的掌握。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根据理解具体分析即可。
9.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 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
(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0.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说法太绝对,原文“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C项这个共振率是项圈藻浮力细胞的不是全部藻类的;D项“不会起作用”表述不正确。故选B
11.①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②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戏曲领域中也常常出现。
12.作比较〈1分〉。通过与蜓蚓的比较,具体突出了盲蛇体形之小,体重之轻。(1分)
13.不能删掉〈1分〉。"不下"是"不少于"的意思,说明与蛇相关的成语数量不少于70个。如果本掉,与实际情况不符,改变了原意,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14.C
15.可以围绕蛇的顽强、勇敢、进取等方面来写,内容要积极向上。至少写出三点,
参考示例:生生不息,顽强坚忍;不畏强敌,以柔克刚;逶迤前行,勇者无惧
【解析】试题分析:
11.读语段可知,问题句“蛇助文化演进”是语段的中心句,之后有一些关键语句,如“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蛇在戏曲领域中也常常出现”,它们共同说明了中心句。因此,文段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明的。
12.根据句中的“与 相仿”可知,是作比较,这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数克”是列数字,因让写一种,所以把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写出来即可。说明的目的是突出蛇的小和轻。
13.把加线的“不下”去掉读一读,即可比较出不同。“不下”强调不少于,去掉变成了“70个”说法与实际不符了,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4.A中的“大量的”说法不当,原文是“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即其它地方也有分布,但不是“大量”。B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故B项中的“大约有70公斤”说法不当。D “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的说法与原文“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存在差异。
15.八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可填写上文涉及到的蛇的精神品质,如“自强不息”“顽强”“勇敢”等,从原文中提取或概括均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
一般情况下,应尊重原文,回答不能去掉。回答理由时,可把词语去掉再读一下句子,用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比较的结果即可。一般从词语的作用、去掉后出现的情况两方面拟答。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和语句,根据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寻找出正确答案。
整体感知文章,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语段与前文的关联,把切题的词语或句子提取出来即可。
16.(3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天上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7.(3分)B
【解析】
16.段首第一句话,是选段要说明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