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有计量单位的,应予以标明,标明的计量单位应与题中所给计量单位相同;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百分比指标保留百分号前两位小数。)
1.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批量较大;乙产品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批量较小。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项目 |
甲产品 |
乙产品 |
产量(件) |
8000 |
4000 |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元) |
10 |
15 |
直接人工工时(小时) |
180000 |
20000 |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元) |
24 |
28 |
制造费用总额(元) |
346000 |
假设经作业分析,该企业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性质设立了机器调整准备、质量检验、设备维修、生产订单四个作业成本中心;各作业成本中心的可追溯成本、成本动因和作业量等有关资料见下表:
作业中心 |
可追溯成本(元) |
成本动因 |
作业量 | ||
甲产品 |
乙产品 |
合计 | |||
机器调整准备 |
50000 |
准备次数 |
300 |
200 |
500 |
质量检验 |
72000 |
检验次数 |
120 |
60 |
180 |
设备维修 |
48000 |
维修工时 |
1400 |
1000 |
2400 |
生产订单 |
176000 |
订单份数 |
400 |
40 |
440 |
合计 |
346000 |
要求:
(1)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
(2)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
(3)针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
【答案】
(1)制造费用分配率= 346000/(180000+20000)=1.73(元/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1.73×180000)/8000=38.93(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1.73×20000)/4000=8.65(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24+10+38.93=72.93(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28+15+8.65=51.65(元)
(2)
作业中心 |
作业成本分配率 |
甲产品 |
乙产品 |
作业成本(制造费用)合计 | ||
作业量 |
作业成本(元) |
作业量 |
作业成本(元) | |||
机器调整准备 |
100 |
300 |
30000 |
200 |
20000 |
50000 |
质量检验 |
400 |
120 |
48000 |
60 |
24000 |
72000 |
设备维修 |
20 |
1400 |
28000 |
1000 |
20000 |
48000 |
生产订单 |
400 |
400 |
160000 |
40 |
16000 |
176000 |
合计 |
266000 |
80000 |
346000 | |||
产量(件) |
8000 |
4000 |
甲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266000/8000=33.25(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80000/4000=20(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24+10+33.25=67.25(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28+15+20=63(元)
(3)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甲、乙产品应分配的单位制造费用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方法在间接费用归集的方法和分配基础的选择上有重大差别。也就是说,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是以数量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而且一般是以工时消耗这一单一标准对所有产品分配制造费用;而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是以作业量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即为不同的作业耗费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来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从而使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2.甲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共用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每月生产能力为12800机器小时,目前已经满负荷运转,为使公司利润最大,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调整三种产品的生产结构,相关资料如下:
(1)公司每月固定制造费用为400000元,每月固定管理费用为247500元,每月固定销售费用为300000元。
(2)三种产品当前的产销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
产品A |
产品B |
产品C |
每月产销量(件) |
1400 |
1000 |
1200 |
销售单价(元) |
600 |
900 |
800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400 |
600 |
450 |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机器工时(小时) |
2 |
4 |
5 |
(3)公司销售部门预测,产品A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每月销售量可以达到2000件,产品B和产品C的销量不受限制,生产部门提出,产品B受技术工人数量的限制,每月最多可以生产1500件,产品A和产品C的产量不受限制。
要求:
(1)计算当前A、B、C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综合保本点的销售额;
(2)计算调整生产结构后A、B、C三种产品的产量、边际贡献总额、甲公司每月的税前利润增加额。
【答案】
(1)边际贡献总额=1400×(600-400)+1000×(900-600)+1200×(800-450)=10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总的边际贡献/总收入=1000000/(1400×600+1000×900+1200×800)=37.04%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00000+247500+300000)/37.04%=2558045.36(元)
(2)在生产线每月生产能力为12800机器小时的约束下,产品组合决策中决定产品优先次序的是单位机器工时的边际贡献的大小。
A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600-400)/2=100(元/小时)
B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900-600)/4=75(元/小时)
C产品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800-450)/5=70(元/小时)
比较三种产品的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可知,应该优先安排生产A产品,然后安排生产B产品,其余剩余生产能力再安排生产C产品。因此,应该生产A产品2000件、B产品1500件和C产品560件[(12800-2000×2-1500×4)/5]
边际贡献总额=2000×(600-400)+1500×(900-600)+560×(800-450)=1046000(元),由于调整生产结构后,每月的固定成本不变,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因此每月边际贡献总额的增加额等于每月税前利润的增加额。甲公司每月税前利润增加额=1046000-1000000=46000(元)。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