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人如果对药物产生格拒反应,我们就需要用和疾病性质相类似特性的药物,使药物能顺利进入到体内,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在中医上就称为“反佐”。比如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本来应该用热药进行治疗,但如果寒邪较重,它就会对热药产生格拒,使热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佐”的方法(如在大量热药中加入少量的寒凉药)来进行治疗。
“热药冷服,寒药热服”也属于反佐的范畴,正常情况下是“热药热服,寒药冷服”。当患者拒药时,采用“热药冷服,寒药热服”。
2、
【正确答案】 A
3、
【正确答案】 A
4、
【正确答案】 E
5、
【正确答案】 B
6、
【正确答案】 E
7、
【正确答案】 E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所谓君药,李东垣《脾胃论》日:“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君药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物。单味药治病用量较大方可见效,君药用量较大方可突出在方中的主导作用。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属清法。因此本题答案选E。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痞块用消法。消法与下法均可消除有形之邪,但两者作用不同。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在慢性的积聚,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的痞块,不可能且无条件排除的时候采用。下法是猛攻急下,消法是渐消缓散,方法不同,用药也各异。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E.消食和胃属消法范畴,不属于和法。因此本题答案选E。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下法,也称泻下法,是运用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大便,以达到攻遂体内食积的作用,不属于“消法”。
13、
【正确答案】 C
14、
【正确答案】 E
二、B
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相比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因此选D。
<2>、
【正确答案】 D
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通脉四逆汤是四逆汤酌增附子、干姜用量化裁而成。本身属于药量增减的变化。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黑逍遥散本方乃《局方》逍遥散加熟地而成。方中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缓急为君;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益气健脾和胃为臣;柴胡疏肝解郁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同用,气血兼顾,肝脾并调,共奏养血疏肝,健脾和中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