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抗组胺药
一、组胺
组胺由组氨酸经特异性的组氨酸脱羧酶脱羧产生的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已发现的组胺受体有H1R、H2R、H3R三种亚型。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组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而且种属差异较大。
(1)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在人体为正性肌力作用
(2)对血管的影响: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降压
(3)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都有,最终影响取决于两者功能的平衡与变化。
2. 对腺体的作用 促进胃液的分泌。
3. 对平滑肌的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困难,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人的支气管敏感性较差。对多种动物的胃肠道平滑肌都有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胃癌和恶性贫血患者是否发生真性胃酸缺乏症。
二、抗组胺药
1920年首次发现组胺是过敏性疾病的病理介质,1937年发现H1R阻断药。目前在临床使用的多种抗组胺药。
(一)H1受体阻断药
组胺为乙基伯胺,而H1R阻断药具有与组胺分子类似的乙基叔胺结构,这是与组胺竞争结合受体的必需结构。已有第一、第二代药物供临床使用。第一代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因对种属活性强,受体特异性差,故导致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表现出“(困)倦、耐(药)、(作用时间)短、(口鼻眼)干”的缺点。为克服这些不足,开发出的第二代药物如仙特敏、息斯敏、新敏乐等,具有:⑴大多长效;⑵无嗜睡作用;⑶对喷嚏、清涕和鼻痒效果好,而对鼻塞效果差。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抗H1R作用 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小量的组胺即可引起豚鼠因呼吸窒息而死亡,如事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保护豚鼠耐受数倍甚至千倍以上的致死量而不死亡。对豚鼠以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休克也有保护作用,但对人的过敏性休克无保护效果,可能与人过敏性休克的发病还有多种介质参与有关。对组胺直接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等全身作用仅有部分对抗作用。对后者,需同时应用H1和H2受体两种阻断药才能完全对抗。
2. 中枢抑制作用 多可血脑屏障,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尤以第一代药物苯海拉明和异丙嗪为甚,表现镇静、嗜睡。中枢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肯是由中枢H1受体被阻断,拮抗了脑内源性组胺介导的觉醒反应之故。第二代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较弱。
3. 其他作用 苯海拉明和异丙嗪等具有阿托品样抗胆碱作用,止吐和防晕的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