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冲刺密卷(七)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冲刺密卷(七)_第6页

来源:考试网   2020-07-10   【

  A1 型选择题(1~105 题)

  1.【答案】E

  解析:“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若干症状的概括。

  2.【答案】C

  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气机,即气的运动。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气逆上攻,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即过怒使气机逆乱。

  3.【答案】E

  解析:燥胜则干,易于伤肺,为燥邪的基本特征。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性喜清肃濡润而恶燥,称为娇脏。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故本题选 E。

  4.【答案】B

  解析: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机体抗邪无力,表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5.【答案】A

  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衡变。BCD 选项是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因此在此不符合题干要求。

  6.【答案】C

  解析:斑指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应手,压之不褪色者。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

  7.【答案】B

  解析:阴阳失调是任何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变化,因此,属于病机总纲。其他则是

  发病中各有侧重的表现。

  8.【答案】C

  解析:咽喉腐烂,周围红肿,多为实证;溃烂成片或凹陷者,为火毒壅盛;腐烂分散浅表者,为肺胃之热尚轻;溃腐日久,周围淡红或苍白者,多属虚证。

  9.【答案】C

  解析: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因此,最佳的选项是 C。

  10.【答案】E

  解析:坐姿:肺虚少气则坐而喜伏;肺实气逆则坐而喜仰;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则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夺气失血则但卧不得坐,坐则晕眩;烦躁则坐卧不安。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多为气血俱虚、脱血夺气。因此本题答案选 E。

  11.【答案】B

  解析: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下面部表现的色泽,分为善色与恶色。善色是指五色光明润泽者,说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属新病、轻病、阳证,其病易治,预后良好。恶色是指五色晦暗枯槁者,说明脏腑精气衰败,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属久病、重病、阴证,其病难治,预后较差。

  12.【答案】D

  解析: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13.【答案】B

  解析: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除此之外,呼气和粪便也将带走一些水分,因此,津液的排泄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14.【答案】A

  解析: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从手太阴肺经起,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厥阴肝经。记忆口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15.【答案】C

  解析:在四肢部,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

  16.【答案】D

  解析:疠气的致病特点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这三个特点。六淫邪气共同的致病特点是: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17.【答案】D

  解析:湿为重浊之邪,故伤人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湿与水同类,故属溺邪。阴邪侵入,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入,易伤阳气。

  18.【答案】A

  解析:“大实有羸状”即真实假虚证,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某些“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如热结肠胃而见面白肢冷等症即是。

  19.【答案】B

  解析: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即病有假象者。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假象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究其实质,仍然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包括①热因热用②寒因寒用③塞因塞用④通因通用。

  20.【答案】D

  解析: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①适应自然,避其邪气;②调摄精神,内养真气;③饮食有节,谨和五味;④劳逸结合,不可过劳;⑤和于术数,适当调补。

  21.【答案】C

  解析:指纹色青者,主疼痛、惊风。指纹鲜红者,多属外感表证。指纹紫红者,多属里热证。指纹紫黑者,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指纹色淡者,多属脾虚、气血不足等虚证。故此题的最佳答案是 C。

  22.【答案】E

  解析: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

  23.【答案】B

  解析: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24.【答案】D

  解析: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25.【答案】B

  解析: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俱损的病变。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守”是守于内,“使”是行于外。这是对阴阳双方依存关系的很好说明。结合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阴指物质,阳指功能,物质居于体内,功能表现于外。在外的阳是内在物质的表现,所以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说阴为“阳之守”。

  26.【答案】D

  解析:考查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 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阴平);真阳要有生长生发抵御外邪并不让真阴外泄的一个作用(阳秘)。也就是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在都能各司其职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27.【答案】D

  解析:子病犯母;又可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或称“子盗母气”。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肝血虚;由于先有心火旺盛,然后累及肝脏,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

  28.【答案】E

  解析: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29.【答案】C

  解析:《尚书·洪范》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0.【答案】A

  解析: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31.【答案】A

  解析:脑为髓汇聚之处,脑髓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故答案选 A。

  32.【答案】D

  解析:小便频数,澄清量多,夜间明显者多由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

  33.【答案】B

  解析:浮滑脉主表证挟痰或风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故此题选 B。

  34.【答案】B

  解析: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沉细无力而软。故此题最佳选项 B。

  35.【答案】C

  解析:虚里按诊内容包括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尤其当危急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诊虚里更具重要的诊断价值。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宗气内虚,或饮停心包之支饮。

  36.【答案】D

  解析:气闭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势急、症重之昏厥,或内脏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弦有力等。故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 D。

  37.【答案】B

  解析:上焦为心肺,上焦病证包括:邪袭肺卫证、邪热壅肺证、湿热阻肺证、邪陷心包证、湿蒙心包证等心肺的病变。

  38.【答案】C

  解析: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故最佳的选项是 C。

  39.【答案】A

  解析: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40.【答案】A

  解析:肾阳虚证:临床表现:头目眩晕,面色晄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故最佳的选项是 A。

  41.【答案】A

  解析:肝胃不和与肝郁脾虚均有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

  42.【答案】A

  解析: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其中若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称为“循经传”;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43.【答案】D

  解析:卫分证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舌质深绛是血分证的表现,故最佳的选项是 D。

  44.【答案】C

  解析:一般来讲,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45.【答案】D

  解析: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46.【答案】E

  解析:妊娠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选项 E 中莪术属于妊娠禁用的药物,故根据题干要求,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E。

  47.【答案】C

  解析: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煳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48.【答案】A

  解析:羌活主治风寒湿痹。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

  49.【答案】E

  解析: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50.【答案】E

  解析:这道题考得是炙甘草汤的药物组成,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桂枝合甘草辛行温通,温心阳,补心气,通血脉。

  51.【答案】B

  解析:考查葛根的功效与应用。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是治疗项背强痛的要药。

  52.【答案】E

  解析:白薇:【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53.【答案】B

  解析:射干:【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54.【答案】B

  解析: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55.【答案】D

  解析:黄柏+苍术就是二妙散。为治疗湿热下注之基础方。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湿热痹阻筋脉,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为脚气;湿热下注于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是为湿热之征。治宜清热燥湿。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入姜汁调服,取其辛散以助药力,增强通络止痛之功。

  56.【答案】A

  解析:考查黄连的应用。黄连大苦大寒,尤其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栀子善清三焦火邪而除烦;黄芩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其善清中上焦湿热;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57.【答案】E

  解析:前人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

  地骨皮:【应用】①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②肺热咳嗽。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③血热出血证。

  58.【答案】A

  解析:大黄用于治疗积滞便秘,有较强泻下作用,能荡涤胃肠,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59.【答案】D

  解析:羌活与独活二药,均能祛风胜湿、止痛、解表,常用治风寒湿痹和外感风寒湿表证。但羌活气味较浓,发散解表力强,善治上部风寒湿痹痛;独活气味较淡,性较和缓,长于治下部风寒湿痹痛,其解表之力不及羌活。若一身尽痛,则二药常相须为用。

  60.【答案】C

  解析:威灵仙:性温。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哽咽喉。独活:性微温,味辛、苦。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威灵仙,独活性味都偏温,不适合治疗风湿热痹。

  61.【答案】B

  解析:虎杖:【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62.【答案】C

  解析:肉桂:【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 1~2g。

  63.【答案】A

  解析: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应用】①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行气力强,能破气除胀,消积导滞。常用治胃肠积滞、热结便秘以及湿热泻痢证,若治脾虚食积,则应与白术配伍,如枳术丸。②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消痞除满,可治痰浊胸痹,与薤白、桂枝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痰热结胸,与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汤。③气滞胸胁疼痛。可破气行滞止痛,治疗气血阻滞的胸胁疼痛,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④产后腹痛。此外,本品尚可治脏器下垂病症。

  64.【答案】B

  解析:小蓟主治:血热出血证。对血热妄行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皆可应用本品。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65.【答案】B

  解析:附子补火助阳,入心、脾、肾经,所以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类似的药物还有肉桂。

  66.【答案】A

  解析:红花主治:瘀滞斑疹色暗。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与当归、紫草配伍。

  67.【答案】D

  解析:土鳖虫:【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自然铜:【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

  【功效】破血续伤,补肾强骨。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 D。

  68.【答案】C

  解析:白果:【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69.【答案】C

  解析:朱砂:【用法用量】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 0.1~0.5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70.【答案】D

  解析: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