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2018年中西医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第三单元

2018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习题:第三单元 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18-02-02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痿软舌多因气血不足,阴液亏虚,舌体筋脉失养而致。

  (1)舌淡白而痿软:多为气血俱虚。

  (2)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为热灼津伤。

  (3)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光剥苔: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光滑舌或镜面舌)。镜面舌是胃气大伤所致。因此最佳选项是C。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腐苔:表现为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舌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光剥苔: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镜面舌或光滑舌)。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E。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舌与脾胃的关系: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舌象的生理变异:正常舌象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各种生理性变异。

  (1)年龄因素的影响:儿童的舌质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老年人的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

  (2)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在月经期可因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点刺增大。月经过后可以恢复正常。

  (3)禀赋体质因素的影响: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如肥胖之人舌多胖大而质淡;消瘦之人舌体偏瘦而舌色偏红;禀赋不足,体质较弱者,可见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

  (4)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舌象会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异。如夏季舌苔多厚,色偏黄;秋季舌苔多偏于;冬季舌多湿润等。

  故根据题干要求,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舌淡白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舌绛有苔,或有红点、芒刺:属实热证,多为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属虚热证,多为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所致,也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刺舌是指舌乳头高突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又称芒刺舌。

  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因此本题选D。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呈现青紫肿胀。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外感瘟疫和内痈等病,因外感秽浊不正之气与热毒相结而成。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积粉苔”):常见于外感瘟疫和内痈等病,因外感秽浊不正之气与热毒相结而成。故此题的最佳选项是E。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苔薄白而干多见于外感风热。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故根据题干所问,最佳的选项是D。

  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浅深。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邪正盛衰;

  (2)区别病邪性质;

  (3)辨别病位浅深;

  (4)推断病势进退;

  (5)估计病情预后。

1234
纠错评论责编:zhenzi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