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二、分型
1979年WH0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型 ,目前仍沿用。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细目五:心绞痛
西 医:
一、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
任何原因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发生矛盾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诱因: 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2)部位:主要在胸骨上段或中段 之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及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
(3)性质:是阵发性、突然发生的胸痛,常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 ,也可有烧灼感 。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然后在3~5分钟 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
(5)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缓解。
2.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或交替脉。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 的检查方法。
(1)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出现典型的缺血性改变,即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出现S-T段压低0.1mV(1mm)以上,有时出现T波倒置,发作缓解后恢复。
(2)静息心电图 约半数心绞痛患者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可有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极少数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通常使用分级踏板或蹬车运动。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作为阳性标准。
(4)心电图连续监测。
2.放射性核素检查
3.冠状动脉造影 对冠心病具有确诊价值 。
4.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结合存在的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确立诊断。
2.分型
(1)稳定型心绞痛 即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主要包含以下亚型:
①初发劳力性心绞痛:病程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
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③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④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⑤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二)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病理性Q波。实验室检查示血清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等增高。
五、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休息,缓解后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可进行适度活动,以不出现心绞痛症状为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疑为心肌梗死前兆的患者,应予以休息一段时间,并严密监测观察。
(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以预防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
1.降血脂
2.抗血小板药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禁忌时应常规使用,50~1OOmg,每日1次。
(三)改善症状的治疗
1.发作时的治疗 若休息不能缓解者,可选用速效的硝酸酯制剂。常用硝酸甘油,亦可使用硝酸异山梨酯。
2.缓解期的治疗 使用作用较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使用以下三类药物。
(1)硝酸酯制剂 硝酸异山梨酯,另外还有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或硝酸甘油贴剂。
(2)β受体阻滞剂 常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或选用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
(3)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心痛定)、尼群地平等。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首选钙通道阻滞剂 。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发展难以预料,患者就诊时应进行危险度分层。低危组患者可酌情短期留观或住院治疗,而中危或高危组的患者应住院治疗。
1.一般处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测。烦躁不安、剧烈疼痛者可给以吗啡5~1Omg,皮下注射。如有必要应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
2.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积极抗栓治疗 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措施,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
3.缓解症状 选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对于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需三联用药以控制心绞痛发作。
4.介入和外科手术治 对于高危组患者选择使用。
六、预防
预防可归纳为A、B、C、D、E五个方面:
A.aspirin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或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anti-anginals抗心绞痛,硝酸类制剂
B.beta-blocker 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压
C.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ing戒烟
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疗糖尿病、
E.education普及有关冠心病的教育,包括患者及家属
exercise鼓励有计划的、适当的运动锻炼
中 医:
本病与中医学“胸痹”、“心痛”相类似,可归属于“猝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多种因素交互为患,引起心脉失养、心脉不畅 而发为本病。
本病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病位在心, 涉及肝、脾、肾 等脏。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虚为气虚、阴虚、阳虚 而心脉失养,以心气虚为常见;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 痹阻心脉,而以血瘀 为多见。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则心胸猝然大痛,痛不可自止,而发为真心痛;如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发为心动悸,脉结代;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可出现喘咳、水肿。
二、中医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加重 ,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因暴怒而致心胸剧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内阻证
证侯:胸闷痛如窒,气短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纳呆恶心,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痹。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3.阴寒凝滞证
证候:猝然胸痛如绞 ,天冷易发,感寒痛甚 ,形寒,甚则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心悸短气,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或沉紧。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隐隐,时轻时重 ,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质淡暗,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心悸气短,倦怠懒言 ,头晕目眩,心烦多梦,或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6.心肾阴虚证
证候:胸闷痛或灼痛 ,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 ,心悸汗出,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腰酸无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