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虚
Shàngjùxū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见图3-21)。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胃疾患;②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l~2寸。
取穴方法: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上巨虚穴 解析:
巨虚:巨,指大也;虚,指空缺凹陷之处。本穴在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在下巨虚之上方,故名。功效:理气通腑,调和脾胃附注:大肠经下合穴。
主治疾病: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生理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条口
Tiáokǒu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见图3-21)。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 l~1.5寸。
取穴方法:
条口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穴 解析:
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
条口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快速传输胃经的冷降水湿浊气。
主治疾病: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髃穴、肩髎穴治肩臂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下巨虚
Xiàjùxū 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见图3-21)。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①腹泻,痢疾,小腹痛;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操作】 直刺l~1.5寸。
取穴方法:
下巨虚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下巨虚穴 (下廉穴,巨虚下廉穴)解析:
1)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之意。
2)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
附注:小肠经下合穴。
下巨虚穴意义: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气态物质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
主治疾病: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丰隆
Fēnglóng 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见图3-21)。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③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1.5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丰隆穴 解析: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附注:足阳明经络穴。
丰隆穴意义:胃经浊气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浊。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解溪
Jiěxī 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见图3-22)。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②头痛,眩晕,癫狂;③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l寸。
取穴方法:
应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势,解溪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草鞋带穴,鞋带穴)解析:
(1)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附注:足阳明经所行为“经”,经穴,属火。
解溪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地部经水,小部分为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散流足背各部,气化之气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分流胃经经水。
主治病症: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等下肢、踝关节疾患。
②头痛,眩晕。
③癫狂。
④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指压解溪穴,对于脚腕扭伤等脚部疾病非常有效,解溪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足下垂、神经性头痛、胃肠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昆仑、太溪治疗踝部痛;配商丘、血海治疗腹张。
〖治法〗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生理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冲阳
Chōngyáng 原穴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见图3-22)。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2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①胃痛;②口眼歪斜;③癫狂痫;④足痿无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取穴方法:
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穴 (会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解析: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2)会原穴。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
3)跗阳穴。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故名跗阳。
4)会屈穴。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穴。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附注:足阳明经所过为“原”,即胃经原穴。
冲阳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陷谷
Xiàngǔ 输穴
【定位】 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处(见图3-22)。
【解剖】 有第2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 ①面肿,水肿;②足背肿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取穴方法:
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陷谷穴 解析:
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2)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附注:足阳明经所注为“输”,俞穴,属木。
陷谷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输送胃经气血。
主治疾病: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治卒面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内庭
Nèitíng 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见图3-22)。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取穴方法:
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 解析:
内庭:内,人也;庭,指居处。本穴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两趾如门,犹如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
附注: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功效:健脾和胃、清新安神。
主治疾病: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生理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厉兑
Lìduì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见图3-22)。
【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②热病,多梦,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
第二厉兑穴 解析:
(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2)胃经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
附注:足阳明经所出为“井”、井穴,属金。
第二厉兑穴意义:胃经经水由此回归胃经的体内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主治疾病:
鼻衄,牙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治法〗点刺出血。
〖注意〗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
〖生理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例题:
1.胃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A.肺经
B.任脉
C.胃经
D.脾经
E.肾经
2.头维穴属于哪条经脉
A.足少阳胆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手少阳三焦经
参考答案
1.B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