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A解析:略
2.B解析:略
3.D解析:略
4.B解析: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皮肤病。白癣,是头癣的一种,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黄癣,为头癣最常见类型,俗称“黄癩痢”,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手癣,以成年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染病,多数为单侧发病,也可染及双手。足癣,以足趾痒烂而得名,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
5.C解析:直肠:(起源于内胚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楽膜;肛管:(起源于外胚层)最里层为皮肤,直肠的全长约12cm。
6.E解析:略
7.E解析:岩是瘀血、痰饮、浊气停聚于人体组织中所产生的赘生物,包括体表的良性肿瘤及骨骼的良性、恶性肿瘤。其病因病机有六淫致癌、饮食因素、精神因素、脏腑失调、先天因素。
8.C解析:略
9.D解析:肿分类如下。热:红,热,痛,多见于阳证。寒:红热不明显,酸痛,得热则缓,多见于阴证。风:起病急,肿势宣浮,游走不定;或位于人体上部;多见于皮肤病或人体上部的外科病。湿:或凹陷性水肿,或积液,或水疱,或流液,或疾病位于人体下部;多见于皮肤病、肛肠病等。痰:软如棉馒,硬如结核,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好发于颈部、甲状腺、乳房等部位;多见于阴证、肿块性、囊肿性疾病。
10.D解析:略
11.D解析:甲状腺的检查方法:①望诊,甲状腺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表浅静脉怒张等。②触诊,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位置、数目、硬度、光滑度、活动度、压痛、边界等。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重要体征,可区别其他部位的肿物。
12.E解析:疥疮的临床特点有:①具有接触传染史,冬春季多见。②好发于皮肤薄嫩处。③皮损形态多样,丘疹,丘疮疹,水疮,遂道,结节。④自觉剧痒,尤其晚间(影响睡眠)。A、B、C、D均是疥疮的临床特点而患者多伴剧痒。
13.D解析:略
14.A解析:脱疽的病因病理是:
①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再加寒湿外袭、吸烟、饮食不节、环境、外伤等因素的作用下,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脉管闭塞而发日久肌肤失于濡养,死骨脱落。②本病脾肾亏虚为本,寒湿、湿热为标,血瘀、脉管阻塞是其主要病理变化。
15.B解析:略
16.B解析: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在皮黏膜上可以看到或摸到的异常表现;可分为原发疹和继发疹两种;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许多内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皮损,常是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原发性皮肤损害: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继发性皮肤损害: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17.E解析:乳腺小叶呈放射状分布,故乳痈切开排脓时应沿着乳络方向做切口,以乳头为中心,放射形切开,免伤乳腺小叶。
18.E解析:浸溃法古称溻渍法,是用药物煎汤淋洗患部的方法。它能使疮口洁净,祛除病邪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凡疮疡溃后脓水淋漓或腐肉不脱;皮肤病瘙痒、脱屑,内、外痔的肿胀疼痛等。
19.B解析:乳房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于乳房上轻柔按摩,切忌捏提,否则会将腺体组织错认为是乳腺肿块。
20.D解析:适应证:不论阴证、阳证,体表还是内脏,只要是脓肿成熟就可使用。切开时机的选择:表浅者应指;深在者穿刺有脓;特殊检查有脓。血瘤、岩肿、体弱不宜切开,面部疔疮,尤其是口鼻部位,应忌早期手术,因早期可能会引起上行感染,进刀时,刀头要求向上挑取,不宜向下割划。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头向上,乳部宜放射形切开,关节附近宜用横切口。
21.B解析:乳房部位疮口脓水淋漓不断久不收口所形成的病理性管道,重在外治。切开法适用于浅层乳漏。挂线法适用于深层乳漏。垫棉法适用于乳漏疮口漏乳不止,脓腐己脱尽后。
22.D解析:失荣是指发生于颈部或耳前后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因其病至中期或后期,病人面目憔悴,形体消瘦,犹如树木失去荣华一样,故名之。治疗上气血痰郁结证:失荣早期;治宜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方用开郁散加减。
23.D解析:略
24.A解析:略
25.B解析:胎萎不长主要因气血不足以荣养胎元,使胎元生长迟缓。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26.B解析:产后多虚多瘀,治疗上应禁用大汗、峻下、利小便,用则伤阴,引邪入里,使治疗更困难。
27.B解析:秦汉时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妇科疾病做了专题研究,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下、转胞、阴吹等症,并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28.A解析:临产前的征兆:预产期到了,子宫底降低,阴道出现血性分泌物,腹痛。试胎与弄胎含义一样,一指临产之假阵缩,一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无即将分娩的征象。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该孕妇妊娠足月,胎位下移子宫底降低,见红是阴道出现血性分泌物,腰腹阵痛,符合临产前的征兆。
29.A解析:肾精是肾所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总称。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主生育繁衍,又称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的化生,主生长发育,又称水谷之精或脏腑之精,又指肾所藏生殖之精。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质。月水即月经。水谷之精为脾胃从饮食中运化的后天之精。五脏六腑之精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物质。
30.C解析: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又称“胎前病”,常见的妊娠病有妊娠恶阻、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堕胎、小产、胎萎不长、妊娠眩晕、妊娠痫证等。
31.C解析:略
32.C解析:略
33.A解析: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多用于补脾疏肝,化湿止带。方药为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34.B解析:闭经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凡妇女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若曾己有规则月经来潮,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致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此外还有因生殖道闭锁而致闭经的称为假性或隐性闭经。本病可分虚、实两种。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35.A解析:月经先期阳盛血热型表现为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
36.B解析:子肿以妊娠期间,肢体面目甚至全身肿胀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病证。脾虚型子肿: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水肿,或遍及全身,面色㿠白,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精神疲乏,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胖淡,苔白腻,脉缓滑无力;治宜健脾行水,方用白术散等。肾虚型子肿: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面色晦暗,
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肾行水,方用真武汤等。
37.D解析:略
38.C解析:闭经虚者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之证;实者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证。痛经虚者为阳虚内寒,气血虚弱,肝肾虚损证;实者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证。
39.B解析:月经过少血虚证:经行量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小腹空痛,面色萎黄;唇舌淡白,苔薄,脉细弱;治宜养血调经,方用滋血汤。无胸闷泛恶,纳呆等表现。
40.D解析: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阻络和气血虚弱。寒湿凝滞是经期饮冷冒寒,经血凝滞胞宫而致。症见经行下腹冷痛,喜用热敷,经少不畅,色暗有块,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紧。故治宜温经除湿,化瘀止痛。
41.B解析: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冲任调节气血功能失调,而致血海的蓄溢失常而致,病因以肝郁和肾虚为多见。
42.B解析: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主证: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阴虚血热,虚热内扰血海,冲任不固,则经行时间延长;阴虚血亏,则量少淋沥。血为热灼则经血色鲜红,或紫红质稠。虚火上扰,则颧红,五心烦热。热灼津伤,则咽干口燥,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细数为阴虚伏热之象。
43.C解析:经行吐衄是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称“经行吐衄”。一般不会出现血崩。
44.B解析:月经过少的病机为营血亏虚,冲任血少,或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导致血海不盈。具体有肾虚、血虚、血瘀、痰湿。月经后期的病机为冲任血少、经源不足,或冲任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具体有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
45.B解析:略
46.E解析:产后病是发生在产褥期内,并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多虚多瘀。虚则宜感受外邪,A、B也是其病因。
47.C解析:产后血晕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主要是血虚气脱和瘀阻气闭。
48.D解析:略
49.C解析:癥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室、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形成。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和肾虚血瘀。
50.D解析: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兼有气虚和血瘀的症状,其治法是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51.E解析:疳证是一种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痩、面黄发枯,精神萎靡,饮食异常为特征。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故又称“奶痨”。因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本病属西医学营养不良。最早把“疳”列为脾胃病的为钱乙。
52.E解析:小儿用药剂量,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及医者经验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用药剂量为成人1/6,婴儿为成人剂量1/3,幼儿为成人剂量1/2,学龄儿童为成人剂量2/3或接近成人剂量。
53.C解析: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85%者为营养不良。
54.C解析: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肾首次发生免疫性损伤,并以突发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或)有少尿及氮质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又称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素氮及肌酐可有一过性升高,血清总补体(CH50)及C3下降,多于6〜8周内恢复正常,可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升高。
55.E解析: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有麻疹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多见于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小儿,初起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等现象;于发热2〜3日后,颊部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继则耳后、颈、头面及遍身出现红色疹点,稍见隆起,扪之碍手,状如麻粒,手掌、足底也有疹点。出疹3〜4日后疹子消退,疹退后可见细微脱肩与棕色斑痕色素沉着。选项A、B、C、D可见于感冒、咳嗽等病,麻疹黏膜斑为麻疹特殊体征。
56.A解析:“纯阳”学说最早见于《颅囟经》,其提出“孩儿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用“纯阳”一词来表述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即阳相对偏盛,生机比较旺盛,发育迅速,说明小儿时期机体的阴阳是以阳生为主导趋势。
57.E解析:略
58.D解析: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泄泻发病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其病位主要在脾胃;病理因素主要为湿滞;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清浊相干,并走大肠。病机属性分虚实,病情演变重阴阳。其内因为脾肾阳虚,A、B是外因,C、E不是主要病机,均不合理。
59.E解析: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喘)、鼻扇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哮喘: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以咳嗽、气喘、哮鸣、呼气延长、双肺哮鸣音为主要表现。两者的鉴别要点是有无哮鸣。
60.E解析:上盛下虚辨证:病程较长、素体虚弱者、口渴多饮、肾阳亏虚(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等)。治法: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方选温下清上汤加减。
61.B解析:风痧邪郁肺卫证,治以疏风清热解表,方选银翘散。
62.E解析:口疮风热乘脾证治疗以疏风散火,清热解毒为主,方选银翘散。
63.E解析:积滞乳食内积证治疗以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为主,乳积者选消乳丸加减,食积者选保和丸加减。
64.B解析:惊风分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气营两燔证治疗以清气凉营,息风开窍为主,方选清瘟败毒饮。
65.B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发病前1〜4周多有呼吸道或者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史。
66.C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气虚邪恋证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
67.D解析:面色潮红,口干唇赤为阴虚证候特点,不属于脾肾阳虚证。
68.B解析:五迟五软病机可概括为正虚和邪实,其中邪实为痰瘀阻滞心经脑络,心脑神明失主所致。
69.A解析:五迟五软的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病机可概括为正虚和邪实,但以正虚为主,故治疗以补虚为主。
70.E解析:麻疹收没期,可见发热渐退,咳嗽渐减,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麦麸状细微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胃纳增加,精神好转等表现。
71.A解析:麻疹的主要病变在肺脾,如果麻疹时邪内传,或他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成痰,痰热壅盛,肺气闭郁,则成肺炎喘嗽。
72.A解析:猩红热多在发热第2天出疹,皮疹最早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继而由上而下遍及全身。
73.E解析:水痘的皮疹是分批出现的,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74.A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机是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者可出现邪陷心肝之变证。
75.A解析: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卫气同病的治法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选银翘散。
76.C解析:乳岩是乳房部位的恶性肿瘤。内治:乳癌早期属气血痰毒郁结者,宜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抗癌,方用开郁散加减;属冲任不调者,宜调理冲任、行气活血,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本患者胸胁胀满,嗳气频频,纳呆懒言,口苦咽干,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均是情志郁结所致。
77.C解析:患者左大腿内侧发现肿物10年,发展较慢,不疼痛,活动正常说明不是恶性病变,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及缩小,推之可移,这些都是符合手术指征的,因此应当选择手术治疗。
78.A解析:气瘿是以颈前结喉两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为特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因其漫肿柔软,症状与情绪有着明显关系,故称为气瘿。肉瘿是颈前结喉侧以单发性肿块为特征的良性肿瘤。石瘿是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因肿块坚硬如石,故称之。瘿痈是发生于甲状腺的痈肿。患者可触及肿物表面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且不疼痛。
79.C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