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崩漏的治疗原则及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既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5.出血期的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1)肾虚型
①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崩淋反复,色淡红或淡暗,质稀,面色晦暗或眼眶暗,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②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和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③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2)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血热型
①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②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色鲜红质稠,伴有潮热颧红,心烦少寐,眼干口渴,便干溲黄,红少苔或与偶瘀点,脉细数。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上下相资汤。